2008年3月12日 星期三

龍樹菩薩略傳


前言

在同修會中,大家都知道龍樹菩薩早年示現外道之身,後來轉依如來藏法,進修至初地菩薩位階。

但是在中國、日本及西藏的大藏經中,署名為龍樹(梵Nagajuri的著作份量相當多,無論於漢族或藏族的文獻裡,仍保存甚多有關龍樹菩薩行化生涯的記錄,但若要分辨其間何者為史實,何者為出於後人的想像或故意附會,卻極其困難,此乃因為創造印度古典文明的印度民族較不重視歷史紀錄的緣故。

然而經由同修會熏習之後,我們由龍樹菩薩的重要論著可知,他既已親證如來藏而得菩薩道種智,焉有可能認同某些外道法?只要我們能依止「方等經典,唯一佛乘」而實修實證,當不難具有「擇法之眼」,判其真偽。

在這篇龍樹菩薩的「本事」裡,基於我們是佛教正法團體,在此不宜將龍樹菩薩入滅之後,那些外道妄攀為龍樹所說者介紹給大家。我們將以「佛陀的第一義諦」作為檢擇標準,來闡述龍樹的菩薩行之典範。正如導師所說,今天的龍樹菩薩修持境界,經由地地增上,當然更高於此間所述者。

龍樹菩薩行化事蹟

西元五世紀初,鳩摩羅什在長安譯出了《龍樹菩薩傳》,這部傳記是目前所見最早有關龍樹生涯的描繪。

龍樹菩薩生於西元二世紀左右,南印度國婆羅門種族的後裔,自幼接受非常嚴格的婆羅門僧侶教育,天資聰穎,博學多聞,對婆羅門教的教義相當熟習。由於他聰敏過人,很快地就覺得在學問上已無任何東西值得追求。他年輕時亦修學外道神通,由於年少輕狂,曾與同修利用神通法,數度潛入王宮,調戲宮女,除了他神通廣大得以全身而退外,其他同伴均沒有好下場。

經過此一事件,龍樹自內觀察、思惟之後,深感到所學的不究竟,領悟「欲為苦本」,而欲轉依佛法,學習大乘。他先發心,求出家受戒,九十日中誦讀三藏,盡通諸深義,更求諸經,都無得處。繼而詣雪山中深遠處之佛塔,塔中有一老比丘,以《摩訶衍》(大乘法)傳法給他。他誦受愛樂,雖知實義,卻未得通利。因此開始周遊列國,蒐集沙門的各種經論,但是此間閻浮提中已遍求不得他真正所要的法,外道論師沙門宗義更皆被他摧伏了。於是他起了憍慢心,一日於靜室中,自起一念言:世界法中津途〔編按,津途者,門徑之意〕甚多,想要自創教派、自立門戶、度化眾生。

這時,有一位大龍菩薩立刻感知其念,不希望他於佛陀正法之外別立門戶。大龍菩薩基於慈悲憫念,即以大神通力,將龍樹菩薩攝入龍宮,開七寶經函,出示種種大乘方等經典,他看到了前所未聞的經典,這時龍樹方才知道自己以往的無知,以前根本未能好好地瞭解方等經。於是他花了九十天的時間讀完龍宮中的經典,其量乃十倍於閻浮提所讀。進一步為了深入「大乘空義」,龍樹在龍宮中通達徹悟了許多大乘經典的真正意旨,然後,大龍菩薩才將龍樹菩薩送離龍宮。

當龍樹菩薩回到印度後,至此他才真正地感到,佛法浩瀚無際,其理博大精深,沒有任何外道法可以超得過它,足足夠他一生用心鑽研修悟了,同時也就打消了自立門戶的想法。

龍樹菩薩為後人的開示

自此,龍樹廣弘大乘佛法,破斥諸外道見,其所造《毗婆沙論》,論中稱揚、讚歎阿彌陀佛的偈頌,略說如下:

若人願作佛,心念阿彌陀,應時為現身,是故我歸命。彼佛本願力,十方諸菩薩,來供養聽法,是故我稽首。彼土諸菩薩,具足諸相好,以自莊嚴身,我今歸命禮。彼諸大菩薩,日日於三時,供養十方佛,是故稽首禮。若人種善根,疑則華不開;信心清淨者,華開則見佛。十方現在佛,以種種因緣,歎彼佛功德,我今歸命禮。其土具嚴飾,殊彼諸天宮,功德甚深厚,是故禮佛足。

又造《大智度論》,開示修行念佛法門:

「念佛三昧,能除種種一切煩惱,以及先世的罪業。其餘的三昧,有的能除淫欲,卻不能除瞋恨。有的能除瞋恨,不能除淫欲。有的能除愚痴,而不能除淫欲及瞋恨。有的雖能同時除去貪瞋癡三毒,卻不能除掉過去世的罪業。而此念佛三昧,能除種種煩惱,以及先世罪業。其次,念佛三昧,有大福德善根,能夠度脫眾生。如果有菩薩想要救度眾生,其他的三昧,沒有像念佛三昧的福德善根一樣,能夠迅速消滅一切罪惡。又佛陀為法王,菩薩為法將,菩薩最尊仰最敬重的只有諸佛世尊,是故應當常常念佛。譬如大臣,由於特別蒙受皇上的恩寵護念,因此常常思念感恩他們的君主。菩薩們也是這樣,知道一切種種的功德,無量無邊的智慧,都是從佛陀身邊得來的,因為知道如來恩德極重的緣故,而常常念佛感恩。」

又說:「如果時常發願想要不離諸佛如來的人,那麼此菩薩生生世世所生之處,常常可以遇到諸佛。」

當有人問:「菩薩應當努力去度化眾生,怎麼還會想要時常親近諸佛呢?

龍樹菩薩回答:「大部分眾生尚未進入菩薩位,尚未達到不退轉之地,還沒被授記成佛的緣故,這時候由於自身力量尚未具足,如果遠離諸佛,便會敗壞種種福德善根因緣,沉溺在煩惱大海之中。假使自己尚且不能自度解脫,如何能夠度化他人解脫?就好比有人乘船,船隻行到河流中央時,突然破損敗壞即將沈沒,此時,如果不會游泳而想要救度他人,讓自己反而先沉入水中,則對彼此都無利益。又比如以少許的熱水,潑灑在大冰池上,雖然暫時融化了一點點的冰塊,但是很快地,這少許的熱水反過來會被凍結成冰。

菩薩若尚未進入佛法修學次第中的不退之位,尚未悟入諸法實相,此時如果遠離諸佛,以自己少許的功德,又沒有智慧方便之力,就想要度化眾生,雖然有些微少的利益,卻反而更加快速地墜落。

聲聞、辟支佛二乘聖人,雖然有涅槃的功德利益受用,但是並不具足一切智慧,因此不能教導發菩提心的大乘菩薩。諸佛世尊由於證得一切種智的緣故,具有無量的智慧方便,所以能夠教導菩薩。就如同大象陷沒在爛泥之中,唯有同樣具有雄力的大象才能救出,不是其他小動物能救的。菩薩如果進入錯誤的道路,只有諸佛如來才能救他,因為只有諸佛才是與菩薩行走於同一菩提大道。

其次,菩薩要常常如是想:『我尚未獲得究竟的佛眼,就如同盲人一樣,若是不經由佛陀來引導,則不知趣向,就會錯入其餘二乘或外道的路途之中。』縱然能聽聞到佛法,因不具擇法眼,實際卻是離開佛陀而不自知,而漸行漸遠到別處修行去了,那麼就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該受什麼教化,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實踐了多少的教法?另外,菩薩若能見佛,如果能夠親眼看到佛,那麼就可以心地清淨。若是親自聽聞佛的法音,那麼心中則會喜愛好樂佛法,得大智慧。只要依循佛陀的教法來修行,就能得到究竟解脫。有以上種種親近如來的無量無邊功德利益,怎麼可以不一心一意想要見佛呢?

就好像嬰兒不應該讓他離開母親,又像遠行的道路中不可沒有儲備糧食,大熱天裡離不開涼風和冷水,極寒的天氣裡不能沒有火的溫暖,渡過深水不能沒有船隻,病人不能遠離好的醫生;而菩薩修行佛法不能夠離開諸佛如來,並且比上面的事情更加重要。父母、親屬、善知識、人、天、國王等,都不能像佛陀一樣地給我們那麼大的利益安樂。如來能夠廣大的利益一切菩薩,使菩薩遠離種種痛苦煩惱之處,進升安住於諸佛如來的究竟圓滿之地。因此菩薩常欲見佛、不離於佛。」

又有人問:「如何才能夠不離諸佛?」龍樹菩薩回答:「眾生有無量劫以來累積的罪業因緣,雖然也有修福德善行,但是智慧淺薄稀少。或者雖然有智慧,但是福德善根微薄不足。菩薩上求佛道時,要行生忍法忍。為了行生忍的緣故,要在一切的眾生之中,發起大慈悲心,因而可以滅除無量劫來的罪業,獲得無量的福德善根。為了行法忍的緣故,必須破除對種種一切法的無知無明,如此便可獲得無量的智慧。如是生忍、法忍兩種行同時和合並修,生生世世即可不離於佛。

另外,菩薩由於常常『喜愛、好樂念佛』的緣故,每在『臨終捨身、再度受生』的生生世世當中,恆常可以親近諸佛。例如有些眾生習氣貪欲心較重,捨生之後獲報淫鳥的身體;瞋恨心較重的,生在毒蟲之類當中。菩薩並不執著貪戀轉輪聖王和人天的福報享樂,唯獨一心憶念諸佛的智慧功德,因此可以常不離佛,一切眾生都是隨其心念所偏重的一方而住,而必然感應受報得到相應的身形。

其次,菩薩因為常常喜好修習『念佛三昧』的因緣,所生的地方常常可以見到諸佛。如《般舟三昧經》中所說,菩薩進入此般舟三昧之後,即現生往生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

龍樹菩薩悟道因緣

龍樹菩薩自內發現「欲為苦本」的道理,與佛陀出家之前所洞察的:即使是人間幸福美滿的帝王式生活,它們(苦樂愛欲)在本質上仍然是空虛的。二位聖者都洞察到了存在本身的不安性,而積極尋求證悟第一義諦。

龍樹菩薩曾造〈為禪陀迦王說法要偈〉(又名〈親友書〉),道盡了他發心的因緣:

禪陀迦王應當知,生死苦惱多眾過,悉為無明所覆障,吾欲為彼興利益。
譬如刻畫造佛像,智者見之宜恭敬,我依如來說正法,大王亦應深信受。
汝雖先聞牟尼言,今若聽受轉分別,猶如華池色清淨,月光垂照踰暉顯。
佛說六念常修習,所謂三寶施戒天,修行十善淨三業,離酒放逸及邪命。
觀身命財速危朽,應施福田濟窮乏,施為堅牢無與等,最為第一親近者。
勤修淨戒除瑕穢,亦莫悕求願諸有,譬如大地殖眾物,戒亦如是生諸善。
修忍柔和捨瞋恚,佛說是行最無上,如是精進及禪智,具此六行超生死。
若能在家孝父母,此即名為勝福田,現世流布大名稱,未來福報轉無量。

龍樹菩薩一生中,求法、弘法、破邪、顯正,作風皆極為強勢,折服無數外道,度脫他們到佛陀的甚深了義正法中。龍樹菩薩傳法給提婆菩薩之後,入於三昧,然後如蟬脫殼,無所掛礙地解脫生死。

龍樹菩薩的著作

龍樹菩薩的著作十分豐富,造有《中觀論》、《十二門論》、《大智度論》、《十住毗婆沙論》、《菩薩資糧論頌》、《莊嚴佛道論》等不少著名的論典,亦享有「千部論主」之稱。其中的《中觀論》、《十二門論》與弟子提婆菩薩造《百論》,被空宗所宗仰而合稱為三論。鳩摩羅什到中國,譯此三論並加以宣揚,即是三論宗的由來:教法以無相無得為宗,以破邪顯正為綱,立真俗二諦以詮一切言教,主張八不中道,修行歷五十二階位。

依《入楞伽經》經文:佛告大慧菩薩:「大慧!你應當知道,如來入涅槃之後,在未來世,將有能奉持我甚深佛法的人,此人是南印度國中,有大威名、大德行的比丘,其名號為『龍樹』,能破有宗、無宗這兩派,在此世間開顯我無上甚深的大乘妙法,證得菩薩初地歡喜地,往生於西方極樂世界。」從世尊入涅槃後七百年,龍樹菩薩出現於世,正好符合佛陀預先的授記。

參考資料:《龍樹菩薩傳》(鳩摩羅什譯)、〈龍樹菩薩為禪陀迦王說法要偈〉(又名〈親友書〉,龍樹菩薩造,求那跋摩譯)、《傳燈錄》、《毗婆沙論》、《大智度論》

台北 土城   廣欽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