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2日 星期四

修行人應該知道的正理:諸識有幾種生、住、滅?



根據《楞伽經》[1]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復白佛言︰「世尊!諸識有幾種生住滅?」佛告大慧︰「諸識有二種生住滅,非思量所知。」 
疏:大慧菩薩聞佛偈答百八句已,向佛請法;請問各識有幾種生住滅?佛云有二種生住滅,非意識思量所能知之。
 識謂了別,於自境能知了別故名為識。是故八識心王各各皆有了別性,然了別之法相各不相同。眼識了別色塵,耳識了別聲塵,鼻識了別香塵,舌識了別味塵,身識了別觸塵。意識了別五塵細相及諸法塵,亦了別定境幽閑法塵,末那了別意識之分別及於五塵作極劣之了別阿賴耶識唯了別末那之作意及思心所不於六塵境起諸分別了別,故名無分別心。以八識心王各皆有其了別作用,故名為識,於自住境能了別故。 
此八種識皆各有二種生,二種住,二種滅;次句當說。
「諸識有二種生:謂流注生相生。有二種住:謂流注住相住。有二種滅:謂流注滅相滅。」
疏︰《「八種識各有二種生起之現象:識種流注生起及流注相之生起。各有二種住持︰流注過程中之住持及流注過程中之流注相住持。各有二種滅:識種流注滅盡及識種流注相滅已不起。」》
流注生者,謂識種流注之作用生起運作。流注相生者,謂識種流注之法相生起。譬如於水塔下接一水管,令水流注於其下之容器中,是名流注;識種之流注亦似水之流注。
譬如水塔之水流注於其下之密閉容器中,於容器另接一水管回到水塔,復於水塔上裝置一馬達,將容器內之水抽回水塔,使水塔中之水可以永續不斷地流注於容器之內,因為水流之流注現象持續運作,故使密閉容器之動作設施可以持續作用,此名水之流注產生作用。水塔譬如阿賴耶識,其下之容器譬如眼識;水之流注作用開始,譬如眼識種子之流注生--眼識現行不斷;容器之動作設施開始運作,譬如眼識開始作用 -- 分別色塵。
於一切種智上說:前六識之現起,必須根塵觸三法和合,方能現起,謂前六識之現起,必須六根六塵接觸,方能由阿賴耶識中現起。亦有經說︰「根塵觸三和合生眼識乃至意識。」意謂必須眼根(扶塵根及勝義根)不壞,外有色塵與眼根相觸,眼識方能於其中現起;若缺其一,則眼識不得於其中現行。
然眼識 -- 能見之心 -- 於眼根與色塵相觸時之現行運作,非單依此三條件即能成辦;眼識非單依此三條件即能憑空而有,須由阿賴耶識將其所蘊眼識種子流注於眼根與色塵相觸之處,方有眼識之現行;是故能見之心依他起 -- 緣起性空-- 非本自有。此眼識種子即如每一滴水:因有一滴又一滴之水相續流過,故使容器中之工作裝置產生作用;若唯有第一滴水,即不能令工作裝置產生作用;眼識種子亦復如是:必須前眼識種子現行,隨即開避其位時,後眼識種子立即於同一位置現行,第三第四以後之眼識種子悉皆如此現行,悉於現行後立即落謝,回到阿賴耶識中,前後相繼不斷,方能成就眼識之分別功能。此即是一切種智中所說之開導依 -- 等無間緣依。眼識如是,耳鼻舌身識乃至意識 -- 空明覺知心 -- 悉皆如是,皆須依於根塵觸及阿賴耶識方能現行作用。然眼識之現行尚須有末那之作意及空明……等,共須九緣方能現行[2],前輯中已曾說之,此處唯述分別識現行之基本要件,用明流注生之道理。
識種流注之道理,唯至佛地方能具足了知,法雲大士所不能自知,皆須從佛受學方得知之,而亦不能驗証,須至成佛方能驗証之,是故佛云:「非思量所知。」一切有情阿賴耶識中,悉皆蘊藏無量無數八識種子習氣種子,復含藏有限欲愛、色愛、有愛種子(極精進之見道者可於一至四生修斷故)。種子亦名為界,非色,不可見,唯能於行蘊中証知其存在,而不能逐一種子檢視,故云非思量所知。
佛說有情心中閃過一念之間即有九十剎那,每一剎那中之識種變易生滅為九百次,迅速非常。燈泡之光明,每秒有六十次閃爍,吾人已不能眼見分明,何況一念之中有八萬一千次之識種生滅,迅速非常,大神通之証量者尚不能知,何況一般人?是故古今皆有愚痴無聞佛子,錯將生滅相續之意識 -- 空明覺知心 -- 誤認為不生不滅之中道心,背理違教,不解佛意。 
前六識如是有識種流注生起,則此流注現象將有維持連續運作之一段時間,此段時間維持流注現象不斷,即名為流注住。此類流注住現象皆有斷滅之時,如眠熟、悶絕、死亡、及滅盡定、無想定中;此五位中,前六識之識種流注暫斷,故體非真常,有斷時故。以此故知空明覺知、寂而常觀之定心乃是生滅之法,非恆,非常住者;藏密應成派諸中觀師們,應儘早揚棄此心,另覓空性心,方能於証得阿賴耶識空性心後,現起真正之中觀般若。若效法宗喀巴及月稱「菩薩」否定有阿賴耶識者,豈唯喪失人身?未來無量世中尚須次第輪轉三塗,受盡苦毒,云何奢言即身成佛?
流注之現象生起時,則有流注之法相生起,名為流注相生。譬如吾人眼根接觸外色塵,由末那作意思心所,故阿賴耶識流注眼識種子根塵觸處,現起眼識,名為流注流注生之現象連續不斷,故眼識能分別色彩明暗,有此分別作用相續存在,故吾人覺知有眼識之用,是名流注相生。
 「流注住及相住」,此謂六地以下菩薩一念無明及無始無明皆未斷盡者,及未至究竟佛地之等覺以下菩薩無始無明未斷盡者,悉有流注住相住
一念無明未斷盡者,猶有眠夢;既有夢境,則有流注生及相生,則有流注住及相住,相續不斷。依較淺之層次而言:睡熟無夢之際,意識已斷,故無覺知,無流注生,亦無流注相生,無覺知心可分別五塵境故。彼時若鬧鈴大作,既無意識知其大響,云何能聞能知?無法不能生用故;彼時阿賴耶識仍依不壞之根身繼續變現內相分聲塵於心中,鬧鈴大作時,阿賴耶亦如實將彼大聲變現於心中,末那了別其異於平常之微聲,而不能知其意義,乃起作意受想及心所,欲起意識靈覺之心而作進一步之詳細分別,阿賴耶依於末那之思,遂流注意識覺知種子意根與法塵觸處意識現起後仍不能單獨分別之,乃欲起耳識共同分別,阿賴耶又依末那之思,復流注耳識種子耳根與聲塵觸處,吾人乃能了別,如是鬧鈴聲響。
 一切有情睡醒後,因於流注生而有靈覺了知之作用 -- 六識現行運作;直至再度睡著為止,其間之流注相皆不斷滅;以流注相不滅不斷故,有六塵相與「我」相應。直至晚上眠熟,覺知心之我已滅,方不與六塵相相應,方便說流注滅及流注相滅。然此仍非佛所說之流注滅及相滅,何以故?謂仍有自心流注故。
何謂自心流注?謂有等流也。 等流之意有二︰ 一者謂眼識種子由阿賴耶識中流注至眼識現行處後,隨即開避其位而回到阿賴耶識中,引導次一眼識種子由阿賴耶識中繼於其位現起,一進一出相等流注;一念之間有八萬一千識種流注而出,同時有八萬一千識種流回阿賴耶識,以此成就世出世間法之熏習作用,此名等流流注。
二者此種等流之流注,必須同一種流類;譬如前眼識種子不能成為後耳識種子之開導依 -- 不能引生後耳識種;唯能引生後眼識種。唯有同一類種子之前後現行時,方能互相引生,同等流類之流注,即名為等流。
等流種之流注現象不唯醒時有,睡時亦有,名為自心流注;乃至二乘無學入無餘涅槃之中,仍有自心流注
有情眠熟之時,不因眠熟或長時昏迷三年而使其煩惱業種消滅壞滅,為自心流注,故能使其等流種於阿賴耶識中流注不斷而不壞滅,唯是不於三界中現行爾。一旦醒覺,又復於三界中現行。阿羅漢入涅槃前,若曾聞善知識說第一義諦實相之法,心中微有一絲欣樂,雖未迴心大乘而仍然入無餘涅槃;但因已曾熏聞實相之法,則此無漏法種既已啟動,仍將於無餘涅槃性之異熟識中自心流注,有朝一日必使此一無漏法種起用,令末那識種現行,則必忽然漸生中陰;中陰身具已,便因欣樂實相究竟之法,而復受生,永於三界之中行菩薩道直至成佛。是故無餘涅槃之中亦有自心流注,而無流注相生
凡夫有情不解此理,偷偷造諸惡業,以為人皆不知(其實鬼神皆知);殊不知造惡業後,其業種落謝回到根本識中,永持不壞,為有自心流注故;唯有其後就彼惡業善為懺悔補救,方能經由新善業之熏習轉換舊惡業種子而消除,是故龍樹菩薩偈曰︰「假使百千劫,所造業不亡;因緣際會時,果報還自受。」即是此意。
修行人若了知此理,則能歷緣對境令諸煩惱種子現行 -- 起於貪瞋;隨之以如理作意之思惟觀察,修正身口意三行,則能使已出現之染汙種子轉換為清淨無漏之識種而回入阿賴耶中;佛子知已,若能如實精進修行,則名已知熏習正理,名為如實修行者
等流之流注生及相生,於三界中,皆非唯有一識有之,乃是諸識同時有之。譬如眼識流注生相生時,同時必有意識及末那識之流注生相生,否則眼識不起流注生及相生,末那及意識乃是眼識之俱有依(增上緣)故。然此三識之流注生及相生,非唯阿賴耶識中流注三識種子而已,尚須有阿賴耶識之自心種子流注生及相生,方能成就前述三識之流注生及相生而有其用;然此正理唯有真悟佛子悟後隨大善知識熏聞之後,方能知之;知已隨即能予証驗無訛。
前六識流注相,於眠熟悶絕等位不現行時,末那識及阿賴耶識之流注生及流注相生皆不中斷,繼續現行,唯有真悟之人能知能証能檢驗之。此二識之流注生及相生,於眠熟位及悶絕位如是,於正死位及二無心定中悉亦如是,仍有流注生及相生。無餘涅槃位之阿羅漢根本識中仍有自心流注,尚不得謂為流注滅及相究竟滅。
《阿含經》及諸大乘經中,皆說阿羅漢辟支佛貪欲永盡,瞋恚永盡,愚痴永盡;既然永盡不起,即不可能因於煩惱復生世間諸念,故得妄想妄念永斷不生,名為斷盡一念無明,身心永滅,捨報必入無餘涅槃。然此乃謂二乘無學之「人我」煩惱永盡無餘,但仍有「法我」煩惱不斷 -- 豈唯不斷,抑且尚未相應 -- 是故入涅槃後永不出生於三界之中。然於無餘涅槃位中,尚有法我 -- 無始無明塵沙惑未破未斷,是故八識種皆於無餘涅槃位之異熟識中自心流注不斷
無始無明上煩惱,自無量劫來不曾與有情之靈知心相應,二乘無學迴心大乘入六住位,尋覓空性心時仍未能相應覓得空性心異熟識時亦未相應,雖入七住賢位,猶不知曉無始無明名義也。須至有朝一日起心探索:我既已悟得如來藏,應與諸佛相等,云何我猶未能如佛智慧深遠無窮無盡?此時方起心上煩惱、止上煩惱、觀上煩惱、修、得、果、斷、智、証……等上煩惱此時方與無始無明 -- 所知障上煩惱 -- 相應
菩薩七住已明真心 -- 証得如來藏;然有菩薩依明心功德進修,直至九地猶未曾眼見佛性者,此時為求眼見佛性而入十地,便與無始無明中之見性上煩惱相應;直至眼見佛性後方破此一上煩惱而入十地。然而此時雖得授佛職位,而其自心之八識種中尚有流注生及相生存在,尚有部份塵沙無明未曾斷盡須至最後身菩薩位,於人間大悟成佛時,塵沙無明上煩惱才完全斷盡,此時流注現象已滅,一切法種不進不出,無有變異,不復受熏習,現大功能,應物現形悉無遮障,方得名為斷盡異熟生死變易生死;從此第八淨識中一切種子永不變易,無有異熟故。
此處應述異熟及變易生死二種法相,則於後述經文可免誤解。
異熟之義有三︰一者異時而熟,二者異類而熟,三者變異而熟
異時而熟者,謂業果成熟不與造因同時。譬如謗佛謗法謗師之人,謗已不即受果,須於來世方受;又如布施植福,大多於來世受。又如菩薩於過往百千萬億劫中,精進布施除惡,聞熏修學佛法,無量精進而未成熟;直至此世緣熟,得能明心,又復眼見佛性,乃至悟後起修進入初地,非於造因時即得緣熟,故名異時而熟。亦如聲聞初果或菩薩初果,見道之後若不精進者,不能於一生中實証無餘涅槃,須至七次人天往返後,方得取証無餘涅槃,故名異時而熟
菩薩亦復如是,於七住見道不退之後,須歷經大約二大無量數劫之悟後起修,方斷盡一念無明而入七地,此名留惑潤生 -- 不斷潤生愛而持受生願 -- 至七地已,方與無餘涅槃相應;此非愚痴無聞佛子所能知也,亦名異時而熟。
異類而熟者,如上所舉謗佛謗法謗師之人,謗已不即受果,轉入來世得地獄身、餓鬼身、傍生身而次第受果,非依造因之人身受果。亦如往昔無量世前學佛之佛子,或以欲界天身、色界天身學佛,或以傍生有神通之身學佛,或以鬼神之身學佛;於無量世後之今生,輾轉來到人間,今以緣熟而遇善知識,得入見道乃至修入初地,亦名異類而熟,非依造因時身成熟果報故。
復有異類而熟者,謂造善業而得惡果。如有一人協助他人行善,然不知彼善行背後有大陰謀;此事成就後,助人為善者仍未知曉被人利用造惡,亦未收受任何酬勞;未來世中緣熟之際便受惡報。
復有一類愚痴無聞之新學菩薩,迷於出家在家表相,不知菩薩於無量世來或現出家相,或現在家相,身相無定,但隨因緣而行;便依其師父之言:不准閱讀平實導師著作,不准互相推介。並奉師命:勸令一切與其相熟之人不閱平實導師著作。謂如此諸行為護正法行,而不肯閱讀及以諸經比對;心中自以為其身口意行是護持及弘揚正法,而實真是破壞及抵制正法之重業;名為行諸善業,來世卻須以地獄身、餓鬼身而受苦毒,亦名異類而熟
變異而熟者:謂造業時心異於受果時心。此有現世及來世不同。譬如有人年輕時造諸善行,至耳順之年時,忽有曾受其恩者事業有成,又復念恩不忘,來覓此人行報恩事;而此人今已耳順之年,身心俱非年輕時之同一人(新陳代謝及念念變異故);雖非同一人,而其受報,人無責者;以雖變易,而相續不斷來至四十年後緣熟受報,此名變異而熟。
又如往世造諸謗法惡業,輾轉三塗,方得生而為人;以餘報未盡故,今猶愚痴瘖啞,聞法不解;然此人不得主張︰「往世造惡業謗法者非實是我,不應多劫之後我受此惡報。」何以故?往世之汝雖非今世之汝,而依彼時惡業因種輾轉來至此世故;雖此世五蘊(含靈知心之我)不同於往世五蘊,而由如來藏持惡業種輾轉受報,異作異受,業果不失故。此世靈知心往世靈知心種子落謝而別依後世五根別生靈知心,世世受報,必須自受;非同一心,而業果不失,是名變異而熟。
以有識種之善惡染淨變易,及七轉識無始無明所知障之愚痴性轉易為一切種智般若,故名變異而熟既有變異則必有諸熏習轉易,以尚有所知障故。佛地以斷盡所知障、成就一切種智故,其第八淨識唯持舊種,不再轉易任何新熏之法種,故已永斷變異既其所持種子永不變易,則無種子之異熟流注,則異熟現象滅盡,名為永斷變易生死;是名自心流注已滅,則流注相滅,方得名為常、樂、我、淨,成究竟佛;非謂藏密四大派諸祖等人,錯以空明覺知之意識心為真如者所謂之常樂我淨也。
以上為《楞伽經詳解》第二輯  139~152 內容分享
附註:
[1].《楞伽阿跋多羅寶經》簡稱《楞伽經》,是大乘佛教中極重要之經典;既是法相唯識宗之根本經典,亦是中國禪宗開悟聖者自我印證及悟後起修之依據經典;故初祖菩提達摩大師以此經典連同佛缽祖衣一併交付二祖慧可大師,以為傳法印證。禪者可依此經建立正知正見,避免錯悟大師誤導參禪方向,未來證悟可期。
[2]. 九緣生識:緣,助成之義。即謂明、空、根、境等九種之緣,生眼、耳、鼻、舌等八種之識。此係以眼、耳、鼻、舌、身五識,依第八識相分(即分別相狀,指世間種種色像境界凡有名相者)建立,由第八識種子而生,攬明、空諸境而為相;第六識緣第八識相分而得生,取五塵境界而分別,依第七識而能執取;第七識緣第八識見分(即能見之識,指眼等諸識能照燭了別諸塵境界者)而得起,轉第六識染淨而為依;第八識為眾識之根本,含諸法之種子,依第七識而能轉託五根識而為相。由是而知,識藉緣生,緣因識有,更互為依,遞相倚託,而有多少不同,故稱九緣生識。
據《成唯識論》卷二至卷五所載:()明緣,明,指日月之光,能顯諸色相。謂眼因明而見,無明則不能發於眼識,故明為眼識之緣。()空緣,空,指蕩然無礙,而能顯諸色相。謂眼以空而能見,耳以空而能聞,無空則不能發眼、耳之識,故空為眼識與耳識之緣。()根緣,根,指眼、耳、鼻、舌、身五根。謂眼識依眼根而能見,耳識依耳根而能聞,鼻識依鼻根而能嗅,舌識依舌根而能嘗,身識依身根而能覺,若無五根,則五識無所依,故五根為五識之緣。()境緣,境,指色、聲、香、味、觸五塵之境。謂眼等五根雖具見、聞、嗅、嘗、覺等五識,若無色等五種塵境為對,則五識無由能發,故境為五識之緣。()作意緣,作意,即心所法,有覺察之義。謂如眼初對色時,便能覺察,引領趣境,使第六識即起分別善惡之念;及耳、鼻、舌、身初對境時,亦能如是覺察引領。是以遍行一切識境,皆由作意,故作意為眼等六識之緣。()根本依緣,根本,即第八阿賴耶識;依,指倚託。謂第八識為諸識之根本,眼等六識依第八識相分而得生,第八識相分託眼等六識而得起,故根本依為六識及第八識之緣。()染淨依緣,染淨依,即第七末那識,一切染淨諸法皆依此識而轉。謂眼、耳等六識,於色、聲等六塵境上,起諸煩惱惑業,則轉此煩惱染法歸於第八識而成有漏,若六識修諸道品白淨之業,則轉此道品淨法歸於第八識而成無漏,故稱為染淨依。然此第七識亦依第八識而能轉,第八識依第七識而隨緣,更互為依,遞相倚託,故染淨依為眼等八種識之緣()分別依緣,分別,即第六識,此識能分別善惡、有漏無漏、色心諸法;以眼等五根雖能取境,然皆依第六識而有分別。是知五根境之好惡,由分別而生;第七識之染淨,由分別而知;第八識之相分,由分別而顯,故分別依為眼等八種識之緣。()種子緣,種子,即眼等八種識之種子。謂眼識依眼根種子而能見色,耳識依耳根種子而能聞聲,鼻識依鼻根種子而能聞香,舌識依舌根種子而能嚐味,身識依身根種子而能覺觸,意識依意根種子而能分別,第七識依染淨種子而能相續,第八識依含藏種子而能出生一切諸法,以諸識各依種子而生,故種子為眼根等諸識之緣。

2016年12月10日 星期六

釋迦牟尼佛誕生之地 藍毗尼園




Lumbini - The Birth Place of Gautam Buddha         

Lumbinī is a Buddhist pilgrimage site in the Rupandehi district of Nepal.It is the place where Queen Mayadevi gave birth to Gautam Buddha. Lumbini has a number of temples, including the Mayadevi temple, and others. Also located here is the Puskarini or Holy Pond where the Buddha's mother took the ritual dip prior to his birth and where he, too, had his first bath, as well as the remains of Kapilavastu palace.

釋迦牟尼佛(梵文:शाक्यमुनि、 Śākyamuni,意為「釋迦族之聖者」),姓喬達摩,名悉達多(巴利語:Siddhāttha Gotama;梵文:सिद्धार्थ गौतम, Siddhārtha Gautama),是古印度釋迦族的王子,被尊稱為佛陀(Buddha、意為「覺悟者」)、世尊 (World-Honored One of Great Enlightenment )等;漢地民間從明朝開始還尊稱他為佛祖,即「佛教之創祖」。

佛陀的父親是迦毗羅衛城淨飯王,母親是摩耶夫人,摩耶夫人在40歲的晚上突然夢見白象自天而降,進入她的右肋後有了身孕,摩耶夫人回到他的故鄉待產,經過藍毗尼園這座花園,在這裡一株無憂樹下產下了喬達摩悉達多,地球上的佛教由此開始 ……

藍毗尼(尼泊爾文/梵語:लुम्बिनी,Lumbinī 或 Lumbini,藍毗尼在梵文裡的意思是「可愛的」),海拔高度99米,氣壓 100KPa,是如同麥加、耶路撒冷的著名佛教聖地,又譯蘭毗尼、嵐毘尼、臘伐尼、林微尼、倫比尼。

藍毗尼位於尼泊爾境內德賴平原魯潘德希縣村落附近,靠近印度的邊境上,距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280公里。藍毗尼有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淵源,中國唐玄奘西行取經時經過這裡,並且看見了阿育王柱,並記錄在《大唐西域記》。 

根據佛教傳統,藍毗尼是公元前563年王后摩耶夫人生下佛陀喬達摩·悉達多的地方,喬達摩·悉達多於大約公元前528年,證得無上正等正覺,成為喬達摩佛,創立了佛教。

藍毗尼是許多吸引朝聖者的佛陀生活地之一,更是佛教四大聖地之一, 其他三個分別是拘尸那揭羅、菩提伽耶和鹿野苑。 此地是古印度迦毗羅衛國天示城(或稱天臂城)的釋迦族浴池。

藍毗尼有許多神廟,包括摩耶夫人廟,其他幾個目前仍在建設中。有許多古蹟、寺廟和博物館 — 藍毗尼國際研究所也位於聖地之內。普斯卡里尼水池(Puskarni),也叫聖池,摩耶夫人生下喬達摩之前在此水池中沐浴淨身,喬達摩也在此第一次洗浴,對信眾來說是一座真正的聖池。

據說斯里蘭卡和不丹的國王每年都要來這裡取水回去祝福。其藍毗尼附近,根據佛教傳統,是取得了最終的證悟,放棄了塵世煩惱之處所。

由於藍毗尼對佛教有著極為神聖及重要地位,加上保存了公元前3世紀至公元15世紀期間的佛教精舍和窣堵波(佛塔),提供早期佛教朝聖地的珍貴史料,1997年被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635年,根據《大唐西域記》的記載,玄奘在藍毗尼親見阿育王石柱。1896年印度考古學家穆克吉根據《大唐西域記》和東晉時代高僧法顯的記載,在藍毗尼挖掘出一根阿育王石柱,高約6米,直徑45公分。上面銘刻著阿育王的親筆敕文:

「天佑慈祥王登基廿年,親自來地朝拜,因為這裡是釋迦牟尼佛誕生之地。」




此石柱成為佛陀在此地降生的一大證明。藍毗尼村成為宗教的免稅地,只須付收成的八分之一作為稅賦。1968年尼泊爾政府對蘭毗尼進行復原工程,中國政府在蘭毗尼建造兩座佛寺。


Map of Nepal showing location of Lumbini



菩提樹和浴池



the Mayadevi temple


永久和平之火

P.S. 

1. 關於莊嚴報身變化為剛出生的童子像,於摩耶夫人右脅而生  請參考
http://precious-lotus.blogspot.tw/2016/11/blog-post.html

《如來一心有三身()》之說明:


…… 一生補處菩薩降神母胎而出胎,其色身產門出生,然其莊嚴報身變化為剛出生的童子像,於摩耶夫人右脅而生,不由產門而出。然而那些自稱成佛的人,也包括自稱是古佛再來的人,當你們出生的時候,你的意生身,也就是你的報身,是不是從母親的右脅出生呢?如果沒有,而說已經成佛了,那都是大妄語,未來果報難以想像啊! ……

2. 三寶的由來

悉達多太子感受到生命中的生、老、病、死、苦等無常的痛苦,於是出家學道,最後證悟成佛。他的弟子們在他過世後,把他四十九年來所宣說的宇宙人生的真實情况道理,整理記錄了下來,並且成立了組織,然後以最誠懇最恭敬的心稱呼他們的老師「悉達多太子」, 釋迦牟尼佛,並且認爲 釋迦牟尼佛爲他們這個團體最偉大的老師與創建者。這就是世間 佛陀、佛法、佛教僧人,佛門三寶的由來。

3.  諸佛境界不思議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二:

諸佛境界不思議,一切衆生莫能測;
普令其心生信解,廣大意樂無窮盡。


佛不思議離分別,了相十方無所有;
爲世廣開清淨道,如是淨眼能觀見;


如來智慧無邊際,一切世間莫能測;
永滅衆生癡暗心,大慧入此深安住;


如來功德不思議,衆生見者煩惱滅;
普使世間獲安樂,不動自在天能見。


4. 佛之實際

佛的圓滿報身則有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種隨形好,乃是示現予居住在方便有餘土及實報莊嚴土的聲聞眾及賢聖菩薩眾等親近修學的法相。法性身無形無相,一切眾生不能得見,是故需要應化身和圓滿報身、方便度眾。若論實際、法性身才是佛的真實身,離於一切「身、身施設、言語、文句、聲音、形像、符號」,無可表示,唯一空性。無名可名,施設「佛」、「法身」、以為其名。此乃佛之實際。























2016年11月20日 星期日

如來一心有三身(四)




阿彌陀佛!

歡迎收看正覺教團所推出的電視弘法節目,這一季的主題名為《三乘菩提之入門起信》,是依據平實導師所著的《起信論講記》來加以說明。今天所要講的子題是延續上一集的子題「如來一心有三身」。

又上一集談到有關「如來一心有三身」的部分內涵,接著 馬鳴菩薩在《大乘起信論》繼續開示有關法身與色身之間的種種關係,其論文如下:

【問:「若佛法身無有種種差別色相,云何能現種種諸色?」

答:「以法身是色實體故,能現種種色。謂從本已來色心無二,以色本性即心自性,說名智身。以心本性即色自性,說名法身。依於法身,一切如來所現色身遍一切處,無有間斷。十方菩薩隨所堪任、隨所願樂,見無量受用身、無量莊嚴土各各差別,不相障礙無有斷絕。此所現色身,一切眾生心意識不能思量,以是真如自在甚深用故。】(《大乘起信論》卷1)

有人提出問題來問 馬鳴菩薩說:「既然如來的法身沒有種種色法,為什麼祂又能變現出種種色法呢?」馬鳴菩薩回答說:「由於法身是一切色法實體的緣故,所以能夠變現出種種色法,也是從本以來色法與法身無二,以色法的本性就是法身的自性,所以稱之為智身;以心的本性就是色的自性,所以說之為法身。依法身的緣故,一切如來的法身,也就是佛地的無垢識,能夠在十方世界隨緣應現,也就是佛地的無垢識於一切處隨緣變現,而且從來沒有間斷過。十方的菩薩們隨著他們所能堪任,隨著他們的心量及心願,而看見無量諸佛的受用身,看見無量諸佛的莊嚴淨土,而各各有所不同,不會互相有所障礙,也不會有所斷絕。一切諸佛所化現的色身,一切有情自己所變現的色身,以及共業有情共同變現了山河大地的器世間,是一切有情的心、意、識所不能思量的,也是真如心有大自在及甚深的作用的緣故。」

馬鳴菩薩已經開示了下列三個重點:第一個重點,法身能變現種種色;第二個重點,色法與法身兩者之間的關係是非一非異、不即也不離;第三個重點,法身能變現種種色,不是眾生的心、意、識所能思量的。

首先談第一點,法身能變現種種色。佛在《楞伽經》曾開示:法身有七種性自性,其中一種就是大種性自性,祂能攝取地水火風四大而造一切有情種種的色身。也就是說,如果有情有因緣能夠入胎而誕生於人間,就會藉著自己往昔所造的業種、無明,以及今世的父精、母血等四大為緣而誕生於人間。雖然誕生於人間,但隨著往昔所造的種種業而有種種不同的果報在承受,因此在人的世間裡,就會示現有男人與女人、身高長與短、體重輕與重、壽命長與短、富人與窮人等種種不同的現象出現。

又譬如在人間,有情必須攝取食物來長養這個五根身,否則這個色身、這個五根身就會變成虛弱,乃至死亡等等。也因為法身有大種性自性,能攝取地水火風四大及其所造物,也就是食物,因此能夠造有情的色身,乃至能夠長養有情的色身強健有力等等。如果法身沒有大種性自性這個自性,世間就不會有地水火風的色法出現,也不會有能造這個色身及長養色身的現象出現,更不會有藉著這個長養以後的色身來造業乃至於修行。

譬如有情造了極大的惡業,下一世下墮地獄受苦,這個有情的法身就會在地獄化現了廣大的地獄身,讓造惡業的有情的地獄身在地獄中受極大的苦。又譬如有情因為慳貪、無明的緣故,下一世就會墮入餓鬼道或畜生道,飽受飢渴及被殺等種種苦。又譬如有情在世間持十善業,下一世就會出生在欲界天享福;乃至有情在世間持十善業及加修禪定,下一世就會出生在色界、無色界等等。又譬如二乘的聲聞、緣覺,在人間修二乘菩提而證得初果,乃至證得四果,於捨壽時入無餘涅槃,永不再三界現身意。又譬如菩薩有了這個色身作為道器在人間修行,因而成為菩薩摩訶薩乃至成佛,諸如等等,這都是有情的法身有大種性自性的緣故,才會在世間有四聖六凡的現象出現。

又有情要在山河大地的器世間裡生活及運作,所以共業有情的法身如來藏,就會事先變現了山河大地的器世間出現,於器世間適合有情生活及運作時,有情才會出生此器世間裡生活及運作。如果沒有共業有情的法身如來藏共同變現了山河大地,有情又如何在器世間裡生活及運作呢?

所以當科學家在無窮無盡的太空中發現了新的星系出現時,有智慧的佛弟子們就會知道,眾生於所生活舊的山河大地器世間快要毀壞的時候,共業有情的法身如來藏的大種性自性已經開始在運作了,所以在那裡變現了新的山河大地的器世間,於原有的山河大地的器世間開始毀壞時,讓有情於適當的時機及時間,轉生於新的山河大地的器世間裡生活及運作。也因為一切有情的法身如來藏有大種性自性,能攝取地、水、火、風四大而變現有情的色身,及山河大地的器世間裡生活及運作,這都是法身如來藏所出生的色法,這也是 普賢菩薩摩訶薩在《大方廣佛華嚴經》對諸菩薩所開示法身能出生一切如來藏色的甚深道理。

接下來談第二個重點,色法與法身兩者之間的關係是非一非異、不即也不離。既然法身有大種性自性,能造有情的色身,及共業有情共同變現了山河大地的器世間,不僅表示法身有這樣的自性,能出生種種的如來藏色,而且也表示色法與法身兩者之間的關係是非一非異。為什麼?因為四大種是色法,法身如來藏是心法,這兩種法本來就是不同的法,故名非一;可是四大種是法身如來藏的自性,本來就攝屬於法身如來藏的一部分,不能離開法身如來藏而有,離開了法身如來藏,根本不會有四大種的存在,也不會有四大所造的色法出現;所以說,色法是法身如來藏本有的自性,本來就攝屬於法身如來藏的一部分,不能離開法身如來藏而有,故名非異。因此,色法與法身兩者之間的關係是非一非異。

這非一非異的道理,在《心經》已經很清楚詮釋了,只是大眾有沒有智慧去發現及瞭解而已。

其經文如下:【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佛開示了:「舍利子啊!色法不異於空性心,空性心也不異於色法,因為色法是物質法,空性心是心法,色法與空性心本來就屬於不同的法,不是同一個法,故名非一。又,色法就是空性心,空性心就是色法,是將色法攝歸於空性心,色法本來就是空性心的局部體性,所以說色法就是空性心,空性心就是色法,故名非異。合此非一與非異,名為非一非異。色法既如是,其餘的受、想、行、識也是同樣的道理,與空性心的關係是非一非異。」

佛已經很清楚開示:色法的本性就是法身的自性,心的本性就是色的自性,兩者之間的關係是非一非異。所以佛才會在《心經》開示:【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由此可知,《心經》已經很清楚開示三個重點,大眾只要掌握這三個道理,於佛菩提道當中,就不會被邪師所誤導。

是哪三個道理呢?那就是空性心、空相,以及空相與空性心兩者之間的關係。空性心是指一切因地有情的真心如來藏,以及果地諸佛的無垢識。空相是指法身如來藏藉著種種緣而出生的種種法,也就是種種的如來藏色等法,而為眾生所了知及受用。空相與空性心兩者之間的關係是非一非異;也就是說,諸法的空相不即也不離法身如來藏,如果諸法的空相能即、能離法身如來藏,就會成為 佛在經中所開示的心外求法的外道。因此,菩薩於證悟及轉依法身如來藏的體性以後,為眾生說法身如來藏種種法,就能讓眾生依此進修佛菩提道,乃至最後成就佛道。

接下來談第三個重點,這個法身能夠變現種種色,不是眾生的心、意、識所能思量的。

為什麼?因為法身如來藏有大自在及甚深的作用故,這可以用一些例子來說明。譬如念佛人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所以很用心執持 阿彌陀佛聖號,所以這位念佛人的法身,已經開始去運作了,於是就在西方極樂世界的七寶池中,出現了一朵蓮花。這朵蓮花是 阿彌陀佛在因地所發的大願,以及念佛人發願往生共同形成的,隨著念佛人在人間是否精進念佛而有所不同。

如果念佛人很精進,這朵蓮花,就會越來越廣大及莊嚴,並於念佛人捨壽時,就有九品往生的差別。因此在人間,如果有明心真見道的菩薩生前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於捨壽時,在西方極樂世界,念佛人的這朵蓮花就會開敷,阿彌陀佛等聖眾就會知道這位念佛人就要往生了,於是西方三聖及諸聖眾就會出現在這位念佛人的面前,觀世音菩薩與 大勢至菩薩就會到這位念佛人的面前,其中 觀世音菩薩手拿著金剛臺,也就是蓮花上面有一座金剛臺,阿彌陀佛放大光明照行者身,行者這時就會自見其身,乘金剛臺隨從佛後,如彈指頃往生彼國;在西方極樂世界聞 阿彌陀佛說法,悟了無生法忍而成為初地以上的菩薩。

如果這位念佛人,在人間是以一天捕魚,三天曬網的心態來念佛,這朵蓮花就會越來越枯萎,乃至消失不見。由此可知,從念佛人開始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開始,念佛人的法身如來藏已經開始運作了;因此西方極樂世界,就會有一朵蓮花出現,中如隨著念佛人是否精進念佛,其蓮花是否越來越莊嚴及廣大,或者越來越枯萎,乃至消失不見了;終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以後,而有九品往生的差別。像法身如來藏獨立去運作的種種道理,不是眾生的心、意、識所能了知;所以說,法身能變現種種色,不是眾生的心、意、識所能思量的。

又譬如中國人很注重風水,其所蘊涵的道理,也不是眾生的心、意、識所能思量的。例如有人用土葬的方式來處理後事,時間久了以後,其棺木腐壞,先人的骨骸為樹根所圍繞,為水所淹等等。這個骨骸的先人,其法身如來藏仍然會執受這些骨骸,於是施殃給後代子孫不得安寧,直到後代子孫將他的骨骸處理妥當以後,就不會繼續施殃給後代子孫,使得後代子孫得以安寧;也就是說,先人在施殃時,他知道自己在施殃給後代子孫嗎?根本不知道!後代子孫也不知道為什麼家裡不得安寧,於是後代子孫就會求神問卜等等,最後才知道先人的墳墓出了問題;於是趕快去處理先人骨骸,妥當以後,災殃就會消失了,最後得以安寧。以此緣故,為避免這樣的執受的情形繼續發生,應該避免土葬才是,改以火葬來處理先人的骨骸,將先人的法身如來藏所緣、所執受的骨骸的連結斷了,就不會有先人施殃給後代子孫的現象出現,不僅後代子孫得以安寧,而且後代子孫也不必為風水的好壞而傷腦筋。

又譬如在宮廟裡,有的神明的鬍鬚是用人的鬍鬚做成的。有的人會發現,其所膜拜的神明,於落成啟用以後,隔了一段時間,其鬍鬚變長了。這告訴大眾,這些鬍鬚的原有主人,其法身如來藏仍然在執受這些鬍鬚,因而促使神明的鬍鬚變長了,只是眾生不知道,以為神明示現神蹟而有所指示。

像上面所說的執受道理,在唯識學名為不可知執受。這是因為各個有情的法身如來藏所變現的過去與現在的色身,皆為法身如來藏所緣、所執受,而其所緣、所執受的有根身的行相非常微細,很難讓眾生了知,故名不可知。而法身如來藏緣於有根身的行相而產生的執受,乃是眾生無始劫以來,所產生的我見與我執的緣故;不僅使得第七識的染汙末那識,以法身如來藏的無漏有為法而恆內執為我,而且堅固難以破壞,促使法身如來藏產生了執受而去運作。像這樣不可知而且執受的道理,名為不可知執受。

這樣的不可知執受,不是一般有情的心、意、識所能思量的,唯有悟後的三賢位菩薩,於真善知識教導及自己親證法身如來藏以後,有了般若智慧而能少分了知,地上菩薩有道種智而多分了知,佛有一切種智而究竟了知。然而這些不可知執受的種種道理,卻是 馬鳴菩薩在論中所開示「真如有大自在及甚深的作用故」,不是一般有情的心、意、識所能思量的。

因此作個結論:

法身如來藏能變現種種色,它包括了種種的物質、有情的色身,以及共業有情共同變現的山河大地的器世間;這也是經論所開示法身如來藏能出生種種的如來藏色。這種能變現種種的如來藏色自性,在唯識學上名為大種性自性,也是《楞伽經》所開示的七種性自性當中的一種。

又色法與法身的關係是非一非異,色法不即也不離法身如來藏,因此才能成就《心經》所開示的「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道理。又這個法身能變現出種種色而有所執受,不是眾生的心、意、識所能思量的,因為那是唯識學所說的不可知執受,唯有證悟的三賢位菩薩能少分了知,地上菩薩能多分了知,佛究竟了知。以上所說的三種甚深的內涵,就是 馬鳴菩薩在論中所開示的法身如來藏有大自在及甚深的作用。

說到這裡,時間剛好到了,今天就講到這裡,下一集將由另外一位親教師主講,敬請各位菩薩繼續收看。

阿彌陀佛!


2016年11月10日 星期四

如來一心有三身(三)



阿彌陀佛!

歡迎收看正覺教團所推出的電視弘法節目,這一季的主題為《三乘菩提之入門起信》,是依據 平實導師所著的《起信論講記》來加以說明。今天所要講的子題是延續上一集的子題「如來一心有三身」。

上一集已談到如來法身有兩個特性:那就是佛地的無垢識與一切因地有情的真心如來藏,都是本性清淨,本身離見聞覺知;以及佛地的無垢識所含藏的種子究竟清淨,不像一切因地有情的真心如來藏所含藏的種子有清淨的,也有染汙的。

今天要談的是如來法身的第五個特性:佛地的無垢識與五遍行、五別境、善十一之二十一個心所有法相應,所以佛地的每一個識、每一個心所有法都能夠獨立運作,隨緣赴感靡不周;而一切因地有情的真心如來藏,每一個識僅能與五遍行相應。由於如來的無垢識與二十一個心所有法相應,這就是如來不可思議的地方;而一切有情乃至妙覺菩薩,其八識心王之每一個識,僅能與五遍行的心所有法相應

所以妙覺菩薩,也就是一生補處菩薩,根本無法想像佛地的無垢識之每一個識、每一個心所法都能獨立去運作的境界到底是什麼?因此妙覺菩薩碰到佛時,一定是畢恭畢敬,不敢有所違越。

然而那些凡夫眾生,看見 佛跟大眾一樣,每天都要吃喝拉撒,所以對 佛不會產生恭敬心;也難怪那些假藏傳佛教的行者們,認為他們已經成就報身佛境界,其所說的法已遠遠超過化身佛的 釋迦牟尼佛的境界,打從心裡瞧不起 釋迦牟尼佛。

這些人猶如井中之蛙,以井窺天,根本不知道佛法之廣大無邊,也不知、不證自己身中的自心如來,更不知道佛佛道同而沒有任何高下差別的道理;不僅狂妄自大,成為 佛在經中所開示的增上慢人。而且以此錯誤偏斜的法,來欺騙善良的佛弟子們走入外道法,所以有智慧的佛弟子們應該遠離這樣偏斜不正的外道法,以免自己的法身慧命被誤導,因而延遲了自己的成佛時程。

接下來談的是如來法身的第六個特性:佛地的無垢識有四種智慧,那就是大圓鏡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成所作智。一切因地有情的真心沒有佛地的四種智慧;菩薩摩訶薩有多分、少分的般若智慧,沒有像佛一樣四智圓滿具足。

由於凡夫眾生沒有世出世間的智慧,所以聽聞諸佛菩薩及善知識的開示,對 佛有了仰信,因而依據 佛所開示的法教去行菩薩的六度萬行;於第六度般若度快圓滿的時候,進行煖、頂、忍、世第一法的四加行,親證能取空所取空,都必須依於真心第八識才能存在,因而斷了三縛結而成就聲聞初果,並跟隨真善知識修學真心的種種正知見,因而發起了疑情而深入參禪多時;也就是《心經》所開示的「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於因緣成熟時,一念相應慧而親證一切有情真心第八識之所在,因而發起了根本無分別智,也就是菩薩剛發起了下品的妙觀察智及平等性智,因而成就玄奘菩薩在《成唯識論》卷9所開示的真見道

雖然菩薩有了下品的妙觀察智及平等性智,但仍未圓滿具足。又菩薩於證悟及轉依以後,去圓滿相見道的後得無分別智,於十迴向位快滿心的時候,因而圓滿了下品的妙觀察智及平等性智。這時的菩薩開始進行大乘四聖諦的加行,因而成就菩薩四果慧解脫的證境,於捨壽時,可以入無餘涅槃而不入,故意留一分思惑潤未來生,繼續在無生法忍的道種智用心。

當轉入初地以後,才發起了中品的妙觀察智及平等性智,但仍未圓滿具足。因此繼續修行去圓滿中品的妙觀察智及平等性智,一直到七地滿心為止,才圓滿中品的妙觀察智及平等性智。然而七地滿心菩薩有念念入滅盡定的禪定功夫,因而想入無餘涅槃,這時 佛出現在七地滿心菩薩面前,勸慰菩薩不要入涅槃,並且傳授菩薩一個三昧叫作引發如來無量妙智三昧這個三昧勝過七地滿心菩薩以前所修學的種種三昧,因此菩薩樂於修學而不入無餘涅槃,因而轉入第八地繼續修行。雖然八地菩薩剛發起了上品妙觀察智及平等性智,但仍未圓滿具足。

如是一一經歷了八地、九地、十地、等覺、妙覺階位,成為一生補處菩薩,上生天上,等待成佛的因緣成熟。於成佛的因緣成熟,降神母胎而誕生人間,示現有如凡夫眾生一樣,並於長大成人後,觀察世間種種苦,因而出家修行,最後於菩提座下一手按地明心,圓滿了上品妙觀察智、平等性智以及發起了大圓鏡智;並於夜後分,夜睹明星而眼見佛性,成所作智現前,成為四智圓滿的究竟佛。如是菩薩經歷三大無量數劫精進的修行,才成為四智圓明的佛陀,像這樣的法道才是 釋迦世尊所開示的成佛之道。

然而假藏傳佛教的行者們,自稱他們有五智,說是大圓鏡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成所作智及法界體性智。然而他們所謂的五智,迥異 世尊所開示的四智,為什麼?一者,他們觀想身中有三脈:中脈、右脈、左脈,並透過拙火、寶瓶氣等練氣的方法,來觀想臍輪有紅明點,以及頂輪有白明點,然後引生中脈的拙火出現,並觀想紅明點上升與頂輪的白明點和合為一,接著引導融合的紅白明點下降到臍輪,乃至引導到男女性器官的密輪,而說已經成就佛道了;也就是說,假藏傳佛教僅觀想它們成就以後,就可以成就他們所謂的佛道,不需要如 釋迦世尊所開示:菩薩要經過三大無量數劫,以及斷除兩種生死才能成為 佛陀的道理。
二者,假藏傳佛教的行者們,與女眾行男女雙身邪淫法所產生的快樂覺受,並觀察此能觀快樂覺受的心無形無相,就說成就他們所謂的報身佛境界。然而他們所證的空性第八識,卻是將生滅不已的意識心來取代不生不滅的第八識,將第八識所含攝的大圓鏡智,第七識所攝的平等性智,第六識所攝的妙觀察智,前五識所攝的成所作智,以及菩薩於因地所親證的自心如來的法界體性智,統統用意識心來取代,成為 世尊在經中所開示的常見外道。如是隱身於佛門的外道,最初本來就不是佛教的一支,卻依附在佛教之下;中而以佛教的正統宗派自居,最後篡了佛教,並宣稱密教的法高於顯教的法。

如是用古印度性力派的男女雙身邪淫法而隱身於佛門中,並以意識心來取代 世尊所開示的第八識,而篡了佛教的假藏傳佛教,不僅破佛正法,而且還廣收供養及吸收佛教的資源來誤導眾生,其心態非常不善。有智慧的佛弟子們,應該把他們趕出佛門,不要再讓他們繼續在佛門中誤導眾生。

接下來談如來的報身

一者,如來的報身有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種隨形好,每一種隨形好有八萬四千種光,每一種光有八萬四千種好,而且 佛的身量廣大莊嚴,不是凡夫眾生的心量可以測量的。然而如來的三十二大人相及八十種隨形好,是菩薩於因地無量劫中,為諸眾生作大利益,至心勤作一切善業,因而有如是廣大的功德;也就是說,菩薩於因地時,於無量劫修善無量、利益廣大無量眾生所成就的功德,也是大悲的果報。

譬如三十二大人相當中的無見頂相,就是佛頂上有肉塊隆起的螺髻,是一切天人所不能見的頂點,也是菩薩於因地時,無量世中供養師長、諸佛、菩薩,頭頂禮拜、破憍慢而得的。又譬如 世尊三十二大人相當中的白毫相,是向右旋轉,柔軟猶如覩羅綿,其光鮮白,其清淨超過雪白之貝,更是菩薩於因地修行時,於無量世中不欺誑一切眾生,不隱他德而稱揚其善所得。

因此,在《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卷1曾舉示:要用白毫相及無見頂相來辨認是不是佛的重要依據,其經文如下:

【佛身相好,具足端嚴,在諸天中殊特明顯,譬如滿月離眾雲曀,所造之像而對於佛,猶如堆阜比須彌山,不可為喻,但有螺髻及以玉毫少似於佛,而令四眾知是佛像。】

也就是說,想要讓佛門四眾辨認是不是佛,就要有螺髻的無見頂相及白毫相作為依據。以此緣故,來簡擇那些自稱是佛的活佛,以及自稱是宇宙大覺者的法師,是不是有這兩種重要的依據呢?如果沒有這兩種大人相,那都是假佛,不是真佛,而且也成就了 佛在經中所開示的未得謂得、未證言證的增上慢人,果報在地獄,不能不慎啊!

二者,一生補處菩薩降神母胎而出胎,其色身產門出生,然其莊嚴報身變化為剛出生的童子像,於摩耶夫人右脅而生,不由產門而出。然而那些自稱成佛的人,也包括自稱是古佛再來的人,當你們出生的時候,你的意生身,也就是你的報身,是不是從母親的右脅出生呢?如果沒有,而說已經成佛了,那都是大妄語,未來果報難以想像啊!


Lumbini - The Birth Place of Gautam Buddha  

三者,初地的入地心菩薩所見到的佛,不是真正的莊嚴報身佛,而是如來的莊嚴報身所示現出來的他受用身,未入地的菩薩及聲聞、緣覺都無法見得。然而那些自稱已經成佛的人,包括假藏傳佛教的喇嘛、仁波切們,尚且落在男女邪淫的快樂覺受當中,尚且落在受陰與識陰當中,連最基本的我見也未斷,還有可能變化出他受用的報身嗎?如果都沒有辦法變現他受用的報身,而說他已經成佛了,又有誰會相信呢?

四者,地上菩薩所修學的唯識增上慧學,其內涵都是在闡述自心如來所含攝的一切種子的智慧,在未成佛之前,名為道種智;成佛時,名為一切種智。然而那些自稱已經成佛的人,連最基本的我見也未斷,還能知道上於明心,而且是甚深微妙的一切種智嗎?又戒慧直往的三地菩薩滿心之前,是跟人間的地上菩薩修學,三地滿心的菩薩已發起了廣大莊嚴的意生身,也就是發起了莊嚴報身,直接跟報身佛修學增上慧學

然而那些自稱已經成就報身佛假藏傳佛教的喇嘛、仁波切們,請問:在世間有任何一位三地滿心,而且發起意生身的菩薩,向你們修學一切種智嗎?如果連一切種智都不知、不證,也沒有任何一位三地滿心的菩薩來向你們修學一切種智,還能自稱已經成就報身佛嗎?如是之人,都已成為地獄種性人,未來要受非常不可愛的異熟果報,豈可等閒視之!所以那些妄稱自己已經成佛的人,真的要好好檢討了。如果不趕快發露懺悔,恐怕再回頭,那已經是百劫以後的事了,真的不堪回首。

接下來談如來的應化身,也就是如來的應身化身

所謂如來的應身,是指一生補處菩薩,在兜率天內院說法,於成佛因緣成熟,降神入母胎,於母胎中為諸天說法;出生以後,於四方各行七步,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而說:「天上天下唯我獨尊。」然後示現在世間學習各種學問,娶妻生子,見人間有生、老、病、死苦而出家修行,於菩提座下一手按地明心而降魔;於夜後分,眼見佛性成佛,並開始說法,共說法四十九年而轉三次法輪,最後示現入涅槃,這就是《大乘起信論》卷1所開示的八相成道的道理。

然而那些自稱已經成佛的人,自身有八相成道的能力嗎?不說別的,單說入胎就好了,都還會產生顛倒見,而不正知入母胎,還有可能示現八相成道的道理嗎?用膝蓋想也知道,當然是不可能!

所謂的如來化身,是佛以成所作智及神通之力,於十方世界變化示現而利樂有情,忽現忽滅。譬如專心持名念佛的人,感應八尺或一丈六尺的佛出現,那是化身佛的示現,以此來激勵、勉勵持名念佛人的信心。

又譬如有人禮懺,看見 佛陀放光,這也是化身佛的示現,以此來表示懺悔的人已經滅罪了。

然而假藏傳佛教的喇嘛們、仁波切們,連明心所應證的根本無分別智也沒有,還有可能證得佛地的成所作智嗎?乃至示現神通而變現出無量無邊的化身佛嗎?當然不可能!如果說有的話,那都是假藏傳佛教行者編織非常美麗的大謊言,用來欺騙善良的佛弟子們已經超過一千多年了,如今還在繼續欺騙眾生,有智慧的佛弟子們,實在不容許這樣的外道繼續再欺騙眾生。

因此正覺同修會有義務,也有責任,將假藏傳佛教的大謊言拆穿,不再讓它繼續欺騙眾生,乃至誤導眾生成就大妄語業,未來要下墮三塗受苦無量。

最後,針對今天所說的內涵作個結論:佛地的無垢識與五遍行、五別境、善十一之二十一個心所有法相應,所以佛地的每一個識、每一個心所有法都能獨立運作,隨緣赴感靡不周。也就是佛地的無垢識有四種智慧,那就是大圓鏡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成所作智;另外,如來的報身有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種隨形好,那是菩薩於因地無量劫修行所獲得的果報,再加上透過成所作智及神通化現了化身佛,以此來利樂有情無有窮盡。

因此凡夫眾生如果有需求的話,佛就會以應化身來示現;如果是聲聞及菩薩四果的話,佛就以應化身來示現;如果是地上菩薩,佛就以報身佛來示現,以此來滿足不同眾生需求而來度化眾生。

說到這裡,時間剛好到了,今天就講到這裡,敬請各位菩薩下次繼續收看。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