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10日 星期六

什麼是「法」? 六六法


前面的節目中,我們說到佛教中所說的法是五蘊——又叫作五陰,法是我們六識所成的境界,所以法就是十八界。法又分為內法與外法,也就是內相分與外相分;不管是內相分還是外相分,都是眾生虛妄計量而分別出來的東西。眾生把自己內法的世界當作是真實有,所以就用自己的能取去取自己的所取,把這些東西當作是自己可以依靠的身體。

所以上一集當中,我們看到 佛為我們開示:苦的根源在於有身最苦,有身是苦的根源。有身把它分得詳細一點,就是指我們的六六身——又叫作六六法眾生就是生活在自己的六六身當中,有意識的、無意識的去執著其中,當作是自己理所當然可以拿來運作、運用的身體。這樣的六六身它包括了從眼睛開始,由眼外入變成了眼內入,然後會有眼識身、眼觸身、眼受身、眼想身、眼思身、眼愛身。光是在眼這件事情上面就有六個身;同理,耳、鼻、舌、身乃至於意也是如此,有意識身、意觸身、意受身、意想身、意思身到意愛身。也就是所謂的法,它從外入之法——外色處、外聲處、外香處,一直到六內之法——也就是內色處、內聲處、內香處乃至於內意處(意本身只有內),這樣的從外法轉為內法,然後藉著六六身的運作,就現起了我們的世界。

或者這樣講:所謂我們的世界,從來也就沒有離開過這樣的六六身, 世尊在《阿含經》裡面說到:如果佛弟子能夠如實觀行這六六法,能夠如實知見眼所作──到底我們能夠看得見的這個眼的部分,它裡面是怎麼回事,這個叫作如實知見眼所作、耳所作乃至於意所作,其實都是自己虛妄的計著,那這樣的眾生就能夠正向於涅槃,證得須陀洹初果。我們前面也講過了,佛還說如果經過這樣的修習,未得須陀洹,要得須陀洹。也就是即使現在還沒有證得須陀洹,未來也必定能夠證得初果須陀洹。經過前面六六身法的解說之後,我們就可以更具足的了知 佛所說的道理。也就是說透過了這樣子層層的增上,配合了我們的定力、福德等等,修行人他就有可能在六六法上面的用功,而斷除了身見、斷除了三縛結,真正離開了凡夫地而進入了四雙八輩。當然我們這邊還是要特別強調一下,許多人看了正覺講堂 平實導師的書籍,以為說看懂了裡面的道理,就說自己斷我見了,就說自己開悟了、見性了乃至於入地了等等,這一些都是很嚴重的誤解,而且很容易就會成就了不通懺悔的大妄語罪。因為在佛經上說:未證言證的大妄語,這是成就了地獄的業種的。斷結證果不是說我們好像懂了經上的意思,就說自己證果了。因為證果需要福德因緣具足的觀行,歷經過一次又一次,從創觀、重觀到數數觀行,中間他會經歷了許多佛菩薩加持的境界,然後改變了自己的習氣,才能夠說有那個實質證果

譬如說:佛說:「一切法都是見分與相分」,這時候我們在旁邊聽到了,說:「對啊!一切法都是見分與相分,這個道理我懂,所以我的證境就和佛一樣了!我就是佛了!」可以這樣子說嗎?這樣講對嗎?又好像一隻鸚鵡,在 佛的身邊把 佛所說過的話給背了起來,我們可以說這一隻鸚鵡就是 佛嗎?牠充其量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就好像是元宵節我們猜燈謎,鸚鵡聽到了一個答案,就在那邊喃喃自語,能說這一隻鸚鵡牠真的懂得這一題謎題嗎?所以真實果位的證得,它是結使的斷除,所以會伴隨著許多種種的狀況、心境的改變。這一些都只有過來人──曾經走過來的人,才有能力為別人作勘驗,而且這個部分不足以為外人道。但是我們也可以作簡單的判斷,比方說須陀洹初果人,他會經過六法觀察,生起六法觀察忍,並且繼續生起六法增上觀察忍,最後達到了諸法如實正智觀察。這是 佛在經典裡面所說的,這樣子才能夠說這一個人三結已盡、已知。佛在經典裡面其實講得非常的清楚,諸法觀察不但要能夠生起智慧,而且還要生起諸法觀察忍;如果只是有觀察而沒有忍,也就是習氣沒有改變,這是不能夠說他斷結,更不能說為證果了。但是許多的佛弟子用自已的私心,讀經只讀自己想要讀的部分,然後誤解了 佛的意思,犯下了大妄語業之後才來怪 佛,這一些都是因為自己一開始就不是真正懂得經典裡面 佛的涵義。

又譬如說:如果有一位自稱證得初果的人,結果他的想法、他的作為,根本都沒有離開三種結使,代表他根本沒有六法觀察忍,他並沒有因為觀行而生起法忍,沒有法智忍,那也就不會有法智,這個人就很可能成就了大妄語業而不自知。又好像是七住菩薩,可以證得如來藏的現觀,但是如果一位菩薩號稱自己是證悟的人,可是對於六住、五住乃至於二住、初住他都無知無證,那麼這一個人他就不可能是七住菩薩,甚至他連信位都尚未滿足。最常見的就是明明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見見具足,卻說自己已經證悟了大乘如來藏,那我們就可以曉得,這位菩薩他是未證言證,因為他並沒有那個實質。前面的階位尚未滿足,後面的階位就不必再談了,充其量他也只是一隻鸚鵡罷了。所以我們可以使用這個方法,來檢驗那一些自稱自己已經證悟的菩薩,就是去看看他:那你前面的六住位滿足了嗎?五住位滿足了嗎?乃至於初住位滿足了嗎?

經中說到證得初果的人,他永遠不再入三惡道,修行人一旦入了三惡道,就很難再有學佛的機會了。所以過去我們受三歸依、持五戒的時候,師父都會交代:受了三歸、持了五戒,從此之後就具有能夠繼續再具備人身的資格,就不會入三惡道,就意謂著我們未來繼續有學佛的機會。一旦入了三惡道,譬如說餓鬼,各位都知道餓鬼長時受餓、頭大如斗、喉小如針,餓到受不了的時候餓火中燒,這個火會從口中噴出來。好不容易得到了一點食物,結果卻被自己的火給燒掉,最後還是吃不到。這是因為過去不布施、不植福報、心多慳貪的緣故;對於鬼道當中最可憐的餓鬼而言,他能夠吃得到的食物,最美味的食物,就是眾生的排泄物,特別是聖人阿羅漢所吐出來的痰、鼻涕等等這些東西。但是即使如這樣的食物,他們還是很難得的到。

我們來看看在《雜寶藏經》裡面對於餓鬼的紀錄:佛入滅後七百年,有一個國家叫作罽賓國,國中有大惡龍名字叫作阿利那,為害國土以及人民。當時有兩百位阿羅漢想要來對治這一條龍,可是卻無能為力。這時候有一位尊者阿羅漢名字叫作祇夜多,他來到水池邊,只是三次彈指說:「龍王,你走吧!不准你住這裡。」結果這一隻龍就馬上逃走了,其他兩千位的阿羅漢就問祇夜多:「我們和您都是已經證得了漏盡的解脫法身,為什麼我們卻沒有辦法移動這一條龍,您只要彈三次指頭牠就走了呢?」祇夜多就說:「這是因為我從過去凡夫位以來受持禁戒,乃至於小小罪也不違犯,這就是為什麼我和你們神力不同的緣故。」後來祇夜多帶著弟子往北印度方向,途中見到一隻烏鴉,尊者仰頭微笑,弟子就問啦:「尊者你為什麼要笑呢?」尊者就說:「以後再說吧!」後來到了一座城池叫作石室城,經過城門的時候,尊者忽然變得很悲傷。入城乞食完了回到城門的時候,尊者又表現出很悲傷的樣子,弟子們就跪在地上請尊者說明,尊者就說:「我在過去九十一劫之前,也就是毗婆尸佛已經入滅的時候,我作一位大長者的兒子,屢次向父母請求讓我出家,父母說要等我娶妻生子之後才能出家。我依他們的意思娶妻生子,再次的請求出家,父母卻偷偷的要我的兒子,抓住我的衣角嚎淘大哭說:『既然生了我,為什麼又要捨棄我呢?』當時我顧著父子之情就答應了兒子,於是就留在家中沒有出家。就這樣又流轉在生死當中,現在我以證道之眼看到宿命之中,天上、人間以及三惡道當中,彼此有緣的眾生想要再見一面,相值甚難、相值甚難。現在我卻能再一次的見到,剛才的那一隻烏鴉,就是那個時候拉住我不讓我出家的兒子。進入城門的時候,我看到有一個餓鬼的嬰兒跟我說:『我在這邊已經七十年了,我的母親為了我進入城中去乞食,七十年了還沒有回來,我非常的飢渴、痛苦,求尊者您進去以後,如果看到我的母親,叫她趕快回來找我。』後來我在城裡見到了餓鬼的母親,我就告訴她:『你的孩子在城外非常的飢渴、痛苦,他很想見到妳。』餓鬼母親說:『我進入城中七十年了,可是我的福薄,再加上我才剛剛生產完,飢餓到沒有力氣,所以即使見到了眾生的膿血、鼻涕、糞穢,但是就馬上被那一些大力的餓鬼給搶走,我連一口都吃不到。我雖然想找一些食物,出城門和我的兒子分享,可是城門前有一些大力餓鬼不讓我出去。求求你,尊者!請你慈愍,讓我離開城門,讓我們母子相見,共同分享這一些鼻涕、穢物。』所以我就抓著這一位母親,然後才能夠讓她離開了城內,現在她正跟她的兒子共同在分享這一些不淨物。我就問餓鬼母親:『妳住在這邊多久了呢』她說:『我見到這一座城建成又毀壞,如此已經七次了。』」那個時候尊者就感嘆:餓鬼的壽命真是太長了,甚為大苦啊!這時候諸弟子們聽到這一段話,都生起了厭離生死之心。

所以各位可以看看:如果我們一旦墮入了三惡道,不要講說三惡道中是多麼的苦、時間多麼的長,一旦進入三惡道之後,還有辦法學佛、還能夠解脫嗎?恐怕是甚難甚難的事。所以在各種經典當中,佛常常告誡我們:要小心!不要造作惡業,不要落入三惡道當中。剛才這一段經文,我第一次看到的時候眼淚一直流。各位啊!人世間的苦,苦不苦?我們每一個人,可能此生或多或少都曾經有受過很痛苦的時候,但是如果拿來和這樣的餓鬼比起來,人身實在是快樂、實在是自在。我們常常對未來都懷有希望、懷有夢想;世間人想要名、想要利、想要眷屬;學佛的人呢想要心想事成、想要斷結證果;但是餓鬼的願望是什麼呢?兒子餓了七十年,只希望媽媽趕快回來;媽媽生產完沒有辦法坐月子休息,還要繼續去找,找了七十年的痰和糞,最後還要仰賴阿羅漢尊者的幫助,才能夠母子相聚。可是尊者走了之後,這對母子又要怎麼辦呢?

從這裡面我們也發現:只要是凡夫眾生,他就一定會執取他自己的六六法;會執取十八界當中的任何一個法,當作是自己的身體依靠,所以一切的苦樂就從這邊開始了。因此 佛說:「有身是苦的根源」,眾生認為自己實有身體,一切的功能是常住不壞的,就把這樣的一個功能當作是我們的身體,有了這樣的見解就叫作身見-實有身體的見解,又叫作薩迦耶見薩迦耶意思就是指聚集眾生貪著五欲,把六六法、把十八界當中的某一法,也就是五陰當中的某一法,當作是自己的身體。我們來看看《成唯識論》裡面對於身見、薩迦耶見是怎麼樣敘述的。在《成唯識論》裡面說到:「薩迦耶見,謂於五取蘊執我、我所,一切見趣所依為業。」意思是說:薩迦耶見又叫作身見,就是執取五取蘊當作是我、我所。有了我就有我所,身見是一切惡見的依靠,一切的惡見都源自於先有身見而產生的。比方說:我們如果以這個能知能了的意識心當作是我,所以有了我之後,就會出生種種的我所——我的財產、我的名聲、我的身體。有了我與我所,就會衍生出各種各樣的想法、見解、作為。因此所有的惡見,都是以身見為源頭而出生的。所以在佛法當中,不論我們修習的是哪一種法門,開悟證果的內容都是一樣的;二乘人就是斷除這個身見,而成為初果須陀洹果;大乘菩薩在六住位,如同二乘人一般斷除身見,到了七住位證得如來藏,他不但成為二乘的初果,同時也成為大乘的初果;也就是大乘的初果人,他函蓋了二乘的初果。換個角度來看,今天即使我們修到了四禪、修到了非想非非想天,仍然只是凡夫一位,不能離開輪迴。就表面上我們是被這個五欲之繩給綁住了,實際上真正的根源是在於我們認為有身;唯有我們斷除了身見,才能夠斷除一切惡見的源頭,解脫就從這一邊開始了,所以初果的人才能叫作預入聖流

今天時間的關係,我們就先為各位介紹到這一邊,謝謝大家。阿彌陀佛!



學佛釋疑二 017由正偉老師開示


2018年2月3日 星期六

什麽是「法」? 苦的根源


前面一集的節目我們談到了佛教中所說的法,是指三界當中一切的事物統統都叫作法,法又叫作五蘊,又叫作五陰。法又可以分為色法和心法。法是我們六識所成的境界,所以法就是十八界。法又可以分為內法和外法,我們透過五根-扶塵根去攝取外面的相分,然後成像於勝義根這叫作內相分,內相分又叫作內法,而外相分就叫作外法。眾生從無量世以來一直就住在自己的內相分世界當中,所以可以這樣子講:所有的眾生其實都各各住在自己的內相分之中。每一個人隨著身根,隨著環境等等的不同,所生起的內相分也都不同。也就是每一位眾生各自依著自己的業報,而現起了不同的內相分世界,也就是每一位眾生他的十八界是各各不同的。不管是外相分還是內相分,它們都是虛妄分別出來的,並沒有實際的實質而顯現出來;外相分與內相分,它們都只是眾生錯誤的計量而分別出來的東西。我們從來都不知道這個世界是如此的虛妄不真實,如果懂得這個道理,不論是能取的心和所取的法,原來從來就不是真實的,只是眾生自我虛妄計著罷了,這是我們上一次課程講到的。

接下來我們繼續說,那麼什麼是眾生虛妄的計著呢?也就是眾生到底在計著些什麼呢?為了計著這一些東西,眾生不斷地去造作善業惡業,所以不斷地就累積了新的業種,於是舊的業種不斷地遇緣而顯現,最後這一位眾生就只好一直住在輪迴之中;這樣的輪迴好像大海的波浪一樣,一波又一波的打過來,眾生只能漂泊在大海的風浪之中載浮載沉不斷地掙扎,不斷地划動雙手雙腳只是希望自己不要被淹死;但即使好不容易浮在海面上,仍然只能隨波逐流,隨著海浪向前向後,浪濤要我們向前我們沒有能力向後,海浪要我們向後,我們也只能跟著向後,這就是輪迴與眾生的實況。各位可以想一想,體會一下:在海浪中漂浮的眾生,對他來說什麼事情是最重要的?是財產嗎?還是名聲呢?都不是!而是要活下去。對於快要淹死的眾生來說,活下去是唯一的企求,也就是要躲避四周海浪的侵襲,使自己的身體不要斷氣,這是他唯一重視的事情。所以對他來說,自己的身體是真實的,大海的海浪是真實的,我的身體叫作「我」,而四周的海浪呢?叫作「我所」,對這位眾生而言,這樣的我與我所就是他生命的全部。前面我們已經解釋了內相分虛妄非實,外相分也是虛妄非實,它們都是相對之法,而非絕對的量;也就是說:雖然這個世界好像很大,但是對於漂泊在輪迴大海的眾生而言,他所能察覺到的,所能接觸到的世界才是他真實的世界,那一些他所不能接觸、無法體會、想都沒有想到的外相分事物,其實是與這一位眾生無關的。也就是說五蘊世界看似廣大,但與自己有關的、被自己所能攝取攝受的,就叫作五取蘊;那就是這個眾生他所有一切的法,也就是法之界,這個部分講得更加的深細,會有哪些內容呢?也就是:眾生會把哪些東西當作是實有的法,眾生可以拿來使用、拿來運用,不知不覺中就當作是自己理所當然所能依靠的功能呢?那就是自己的內相分。眾生將自己的內法世界當作是真實有,所以用自己的能取,去取自己的所取;將能取的功能,所取的法當作是實有的,當作是自己可以依靠它的運作,當作是自己的身體。

如果我們去問一個幼兒園的小朋友:小朋友!什麼是你的身體?你的身體在哪兒?小孩子會很高興的指給我們看:這是我的身體、這是我的眼睛、這是我的耳朵、這是我的手。如果我們問他你的身體有什麼用啊!他會說:我的眼睛可以看東西,我的耳朵可以聽聲音,我的手可以伸出去拿東西。我們再問他:那如果你沒有身體了會變成什麼樣啊!他可能會楞住,然後說:嗯~那就什麼都做不了啦!也就是說:小朋友把這個身體當作是我。

如果我們去問一個中學生:你的身體在哪裡啊!你的心又在哪裡啊!你的身體與你的心是一樣還是不一樣呢?中學生會說:我的身體就在你面前啊!我的心是看不到的,我的身體和我的心當然是不同的。所以中學生寫情書給女朋友的時候會說:即使我的身體離開了你,我的心卻會永遠永遠的和妳在一起。也就是說:中學生他知道了:原來這個身體只是一個工具,一個被心所使用的工具。所以我記得有一部電影叫「女人香」,主角艾爾帕西諾他說過:我的學生們!他們在戰場上受了重傷,他們的血液流到了地上,他們的身體扭曲殘障了,但是這一切都無損於他們有一顆純淨無瑕的心靈。所以即使是一般的世間人都知道,人之所以能夠活著為人,就是用我的心去操控我的身體,也就是用我去操控我所,沒有了我也就沒有我所;反過來說,沒有我所也就無法顯示出我的存在。這樣子說大家能夠明白嗎?

什麼是我?什麼是我所?我們所能依靠的功能就是我與我所,這就是眾生所依靠的身;所以在早期的《阿含經》當中,佛常常要弟子觀察一切我、我所怎麼樣呢?無常、苦、空、非生、然後無我。那究竟什麼是苦的根源呢?這也是我們這一集的主題,根據前面的解釋,各位可能已經瞭解到一個方向了,我們來看在《法句經》當中 佛開示:「佛在舍衛國的時候,有四位比丘閒坐樹下,討論世間哪一種苦最苦?第一位比丘說:飢渴最苦。第二位比丘說:淫欲最苦。第三位比丘說:瞋恚最苦。第四位比丘說:受到驚怖才是最苦。彼此苦苦的爭執不休,佛知道了以後來到樹下說:比丘們!你們沒有去深究苦的意義,有身才是眾苦的根源,而得到涅槃是世間的最樂。然而你們今天的討論,不是現在才有的,在久遠無數劫之前有一位證得五神通的比丘,名為精進力;他靜坐在林間身邊來了四個動物,依附在比丘的身旁以求得短暫的休息與安寧。四個動物彼此就在討論,世間以何為苦?烏鴉說:飢渴最苦,飢渴的時候身體如同被火燒,喉嚨好像被刀割。鴿子說:不對!不對!淫欲最苦,當色欲熾盛的時候,心神不寧,為此亡身捨命。毒蛇說:不對!瞋恚最苦,瞋毒的心一生起,不但會害人也會害己。鹿跟著說:你們都不對!是受到驚嚇恐怖最苦,害怕被獵人捕殺,又害怕被豺狼加害,一點點的小聲音就會嚇得我瘋狂的奔跑,摔下坑谷,我與母親相互依靠,嚇得肝膽俱裂。這個時候身邊的比丘就開口說:你們說的都只是苦的枝微末節,不是苦的根源;天下的苦都是來自於有身,身是苦之器、是眾苦所集;我捨俗修道,滅意斷想,不貪四大,就是為了斷除苦的根源啊!佛就是那一位五通比丘,而你們四位比丘就是那四隻野獸;你們前世已經聽聞我為你們說苦的意義,為何今日又仍然作出這樣的言論呢?四位比丘聽了以後深深的慚愧自己的過患,從此之後精進修道,統統證得了阿羅漢果。」從這一段的開示中,佛為我們講解了「有身」最苦,有身是苦的根源。那什麼是有身?我們的身體是什麼呢?也就是我們到底有哪些身呢?各位都已經知道,我們有身不是單單指我們的肉體,而是指我們的心加上我們的身體,有了心、有了身體我們就一定會去造作種種的善業、惡業與無記業,於是輪迴的大海就永遠不會止息。我們未來就還得跟現在一樣,繼續在輪迴之中漂泊而找不到彼岸。那 佛說的有身是指我們有哪些身呢?所謂的是指功能性,也就是可以讓我們依靠、可以讓我們依止、可以讓我們運用的那一些功能,我們利用這一些功能維持了我的存在與運作,所以我們就一直住在這一些功能性當中,把這一些功能當作是我的身。

接著我們前幾次的課程,我們說到我們的世界是六識所成境界。就先拿眼睛來說好了,如果要讓我們看得見必須要有眼根、色塵以及眼識。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我們能夠看得見首先要有存在於眼識,眼識是我們能夠依靠的功能,所以叫作眼識身。可是光有眼識不夠啊!眼識還要能夠觸色塵,根、塵、識要三者相觸,所以除了有眼識身之外,還要有眼觸身,如果沒有觸光有眼識也是看不見的;有了眼觸之後,接下來我們有沒有接受這樣的一個情況呢?有沒有去領納這個情況呢?這個就叫作眼受身;如果我們有接受了,那麼接下來於境取像,到底這樣的一個眼睛看到的東西有沒有成像呢?這個就叫作眼想身;有成像之後針對這一件事情,針對這個境界我們去領納,我們去在這件事情上面生起了意識,生起了眼本身的思,所以就叫眼思身;最後針對這樣的情況,到底是對眼識而言,這是一個喜歡、不喜歡還是無所謂的境界呢?那就形成了眼愛身。也就是說當我們看得見一個東西的時候,他會歷經了眼識身、眼觸身、眼受身、眼想身、眼思身以及眼愛身,這六個身都完成了、都具足了,我們才能夠清楚的看到這個東西。同理,為了要讓我們聽得見,於是中間會有耳識身、耳觸身、耳受身、耳想身、耳思身、耳愛身。同理,六個識一直到最後會有意識身、意觸身、意受身、意想身、意思身以及意愛身;也就是每一個識祂會歷經了識、觸、受、想、思、愛這樣的六個階段,才能完成這一個識的了別。那我們有六個識每個識各有六個身,所以總共就是六六,把這樣的東西叫作六六身或者叫作六六法。這樣的六六身它其實都落在的境界裡面;一般的人心中所知、所覺、所顯現出來的全部都是這樣,都落在這樣的六六身裡面;而任何一個識祂都一定會跟意識相應,都是意識相應的境界;意識心的本身又是眾緣和合而有,祂是意法為緣而生,意根觸法塵生意識,這樣的道理呢在《阿含經》第304號當中,佛為我們解說了:「如是我聞:一時,佛住拘留搜調牛聚落。在那個時候世尊告諸比丘,我今當為汝等說法,這個法不論是一開始、中間、結束它都是善法;初善、中善、後也是善法,它是善義、善味,這個法的道理是善法,是善法的義理;純一滿淨,是純淨之法,是清淨之法,梵行清白。諦聽!好好的聽!善思惟!有六六法,我現在要說的這個法就是六六法。何等為六六法?謂六內入處、六外入處。」內法與外法的道理,我們在前幾堂課也講得很清楚了,然後從六外入轉成六內入,然後六識身、六觸身、六受身、六想身、六思身,最後六愛身。「何等為六內入處?謂眼入處、耳入處、鼻入處乃至意入處。何等為六外入處?謂色入處、聲入處乃至法入處。」然後就這樣子,六六身一樣一樣的出生,也就是眼觸生愛、耳觸生愛、鼻觸生愛到意觸生愛。可是到底這樣的六六身當中,哪一個是真實的我呢?佛就解釋了:若有說言,如果有人說眼是我,不對!因為眼本身是生滅,如果說眼是我的話,那這個所謂的我就會變成有時候出生,有時候消失了;同理,耳觸、鼻觸一直到意觸那都不是真實的我。如是比丘,比丘啊!就要曉得這樣子如實的了知,我們的六六身所作,乃至於意識的所作,乃至於這一些全部都是虛假的,於是就能夠曉得到底寂滅是什麼?寂滅所作,這樣子就能夠正向於涅槃,正確的朝向涅槃的方向;然後像這樣子,如果能夠如實知見,未來就一定能夠證得初果須陀洹果,就把這樣子的經典叫作六六法經。也就是說:從以上所講六六身沒有一個身是真實的我

今天時間的關係,我們就先為各位介紹到這一邊。謝謝大家。阿彌陀佛!


學佛釋疑二 016  由正偉老師開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