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20日 星期六

鍛鍊參禪功夫時應同時熏習正知正見


有了動中的無相念佛功夫以後,繼續深入練習而變得很純熟時,才能夠轉為看話頭的狀態,但還要繼續深入把看話頭的功夫練得更純熟,才可以開始參話頭開始參話頭以前,也就是在鍛鍊無相念佛及看話頭功夫時,就應該同時熏習應有的知見。遠離錯誤的知見,才能練成參禪所需要的功夫;遠離錯誤的知見,才能夠明心開悟。想要眼見佛性時也是一樣,必須要先遠離錯誤的知見,功夫才能更深入,才不會往錯誤方向深入,將來才能眼見佛性。參究佛性時,最好還要有過來人指導,免得浪費生命與時間。因此,對於以下的知見,應該有所理解。

作功夫時,全都是在五陰十八界裡面,如果離開了五陰十八界,就不可能練成參禪的功夫。但是到了參禪時,就必須先瞭解五陰十八界的內涵,知道全都是生滅的假我,參禪時才不會落入五陰、或十八界、或三界境界中,就會知道那都是生滅境界,不是中國禪宗所悟的實相常住境界,就不會悟錯時還自以為開悟了。所以,對於十八界和三界的境界,都應該有所瞭解。然後,對於參禪過程中的一些境界,也應該有所瞭解;末學在這裡,只作很簡略的重點提示,詳細內容,請讀者詳閱 平實導師的《禪悟前與悟後》,以及其他的著作。

當十八界具足了,就是欲界的法;假使所悟的心仍是住在欲界境界中的心,當然不是開悟證到出三界法的第八識如來藏,如來藏是不住在三界法中的真心。十八界法具足時,一定是欲界境界,因為到了色界,就少了六界 沒有香塵、鼻根、 鼻識、味塵、舌根、舌識;所以色界天人沒有團食,而甘露正是欲界天人的團食。所以求甘露而說是佛法的實證,是根本不懂佛法的人,因為甘露只是欲界天人日常生活中的食物,與佛法的修證無關。到了色界,都不吃食物,是以禪悅為食,就是以定力的增長來維持及增長身力,也就是以禪定定力所生禪悅的喜樂,作為色界天人的食養,那純粹是依禪定而有的。

在色界天裡,從初禪天的第一天開始,就已經不像欲界天人了。欲界天人還有微細物質所造成的五臟六腑,所以他們還要吃甘露,以維持欲界天身的生存;但是色界天人,從初禪天以上,都沒有五臟六腑,所以他們都不吃甘露。依 平實導師的開示說,將來有一天,當我們修得初禪的時候,住在初禪遍身發的境界中,將會發覺自己的身體中都是如雲如霧,沒有五臟六腑,身中好像天上的白雲一樣,但是比白雲淡一點點,好像很濃而光亮的白霧一樣。色界天人沒有五臟六腑,是因為色界天人都不吃團食,所以他們不必這些內臟,就不必飲食,也不必吃欲界天的甘露。但是,這時的覺知心還是同一個意識覺知心,並沒有轉變成第八識如來藏。由這個道理,就知道如果是發起禪定的境界,住在禪定境界中的覺知心,還不是禪宗祖師所悟的真心如來藏。假使有能力更深入禪定,證得四空定時,一樣是覺知心意識住在那裡面,還是意識的境界,還沒有脫離識陰,所以依舊不是真心如來藏。先瞭解這些基本的知見,才不會未悟言悟,犯下大妄語業。

再回來說話頭禪、看話頭、參話頭。平實導師曾說:【由於修行,定力太好,所以使他睡不著。譬如我,每晚都很難睡得著;當我要入睡時,我只有一個辦法   就像捨壽要入涅槃的心境,把自己(無念的了了靈知)捨掉;如果不把無念靈知的自己捨掉的話,就無法入睡。當你一天到晚都是處於一念不生的狀態,這種無念的了了靈知,會使得你因為定力的關係而睡不著;心裡越清明,就越睡不著;越睡不著,就會更長時間的安住於無念靈知的境界中,定力就會越來越好,就會越睡不著,成為一種循環。所以我如果要修定的話,很容易,只要一坐下來,就可以馬上入定了;在身體累了的時候,坐下來想要打個瞌睡都不容易,還得像入睡一樣的努力一番呢。】[摘錄自 平實導師,《甘露法雨》,佛教正覺同修會(台北市),初版 十二刷20107月。頁85~86]

在參禪前的作功夫階段,也應該知道要同時修除五蓋的道理,才不會成為障礙道業的惡緣。這時候,對於已經見道的人,就應該說是斷除五蓋,不應該再說是降伏了;因為見道的人, 應該開始斷除,只有尚未見道的人,才能說是降伏五蓋,因為他還沒有確認自己是虛妄的,沒有斷除的能力,只能藉禪定的實證來降伏。如果見道以後,對於五蓋等性障還沒有斷除,就會繼續在五欲境界中現行,初禪等禪定就永遠不會證得,覺知心就不能超越欲界境界。但這並不重要,怕的是這個人沒有降伏五蓋,因此會對善知識生慢,或者因此對一切人生慢,恐怕會造作大妄語業,成為障道因緣,這也是鍛鍊參禪功夫時,應該同時建立起來的知見,預防萬一犯下過失。
《正覺電子報》第88 pp. 49-52

地點:  桃園市  蘆竹區 





2013年7月10日 星期三

拜佛是最好的養生方法

 
1.為什麼拜佛時要輕微低頭?  
 
生理:低頭時拉開頸椎各關節間隙,糾正頸椎,解除神經、血管、淋巴管及腦脊髓的壓迫。
 
2.為什麼拜佛要頭面貼地

生理:頭、心臟、全身和足底幾乎拉平,拉開脊椎關節,腦脊髓液回流順暢。跪地時使下半身與心臟接近,血流回心時不需耗費很多能量。脊椎向背部拱起,不致壓迫腹腔,脊椎前大血管,血流阻力小,使腹部、下肢血流供應豐富。
 
3.為什麼拜佛站立時要收下巴後頸貼衣領

生理:收下巴,後頸貼衣領時,脊椎最直,使腦-脊椎-胸椎之間氣血流暢順利。
 
4.為什麼要合掌垂手鬆肩
 
佛法:代表放下。放下煩惱、憂愁、緊張,若心有羈絆,則肩必聳起。肩放鬆、放下的同時,妄念也放下,萬緣放下,一心正念。
 
生理:拉開放鬆肩胛附近的肌肉、韌帶,使肩關節靈活,解除肩硬、酸痛等症狀。一般人平日肩胛周圍肌肉都在緊張狀態,常常不自覺就聳肩、緊繃。時間一久肌肉就緊縮變硬,壓迫血管,血流不通,肌肉代謝廢物局部堆積,出現肩膀酸痛等症狀。現代人生活壓力大,肩周炎等病症出現的年齡明顯提前。
 
5.為什麼要跪坐在兩足跟內側
 
生理:以中醫經脈理論而言,足部六條經脈都通過足踝,若是踝僵硬,不靈活,則各經脈受阻。拜佛時,跪坐又坐起,等於一壓一放,活絡其經脈。
 
6
.
為什麼要翻掌
 
生理:末稍的細微精密活動屬高層腦部管轄。手指活動的管轄區在大腦中占極大比例,尤其小指和注意力集中程度密切聯繫。注意力不集中,小指很難聽從使喚,所以由小指帶動做翻掌的柔軟動作可舒解內心的緊張,放鬆大腦相應管轄部位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