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23日 星期五

本妙覺心 the original, wondrously enlightened mind


真正的覺悟是覺悟第八識如來藏(Tathagatagarbha)的存在,親自現觀祂確實有本覺(original enlightenment);這個本覺就是佛性,是如來藏的妙真如性(the wondrous nature of true suchness),祂都知道眾生的身心,當眾生有需要時,祂都知道,也能配合眾生的需要而直接運作出來。

所以要證得如來藏這個心的時候,才是真正的覺悟,才會有智慧現觀如來藏的本覺;若是還沒有證得本覺的人就叫作不覺。

證得本覺的人即是證得諸佛的「本妙覺心」;諸佛的「本妙覺心」就是第八識如來藏真心。如果不是證得第八識而是落在意根(root of the conscious mind [Manas])或者是意識(Manovijnana; consciousness; the conscious mind; the sixth vijnana)中,就不是證得諸佛的「本妙覺心」。

證得如來藏心的時候,才能算是開始成佛之道的進修,在此以前,全都只是資糧位或加行位的進修而已。

地點︰杭州靈隱寺

《大佛頂首楞嚴經觀世音菩薩圓通章》︰爾時觀世音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世尊!憶念我昔無數恒河沙劫,於時有佛,出現於世,名觀世音。我於彼佛,發菩提心。彼佛教我,從聞思修,入三摩地。初於聞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動靜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漸增,聞所聞盡。盡聞不住,覺所覺空。空覺極圓,空所空滅。生滅既滅,寂滅現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間。十方圓明。獲二殊勝:一者、上合十方諸佛本妙覺心,與佛如來,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眾生,與諸眾生,同一悲仰。

觀世音菩薩由於慈力的緣故,有三十二應身能在諸佛國土利樂眾生,祂是在極樂世界而來參與楞嚴法會,不需以人類的肉身而參加。

2011年9月16日 星期五

安忍 patiently perservere

忍辱 forbearance,又稱安忍波羅蜜多」 patience-paramita; patience-perfection,加上了 堅持不懈 perservere,因此「安忍」之英譯為︰patiently perservere; to bear adversity with calmness

「安忍」異於「忍耐與壓抑」,表面上一味地忍耐,而心中仍有怨尤,心中無法接受現實,這不並是安忍,因為等到忍無可忍時就會爆炸!

 「安忍」也不是一味忍讓的鄉愿作法,更不是軟弱的表現,因為縱容惡行不但無助於眾生,而且增加了自己修行上的障礙。

「安忍」更不是身體受苦的苦行,有定 samadhi 與慧  prajana,而心中無雜念才是真修苦行。

「安忍」的根源是什麼?安忍是基於對「如來藏」的體會︰依止於「如來藏」。
所以「安忍」是智慧與定力等持。

安忍  

 接受一切的境界  

 ● 不計較,一切都功不唐捐。

  不比較,一切都有因有緣。

[此一座右銘由張正圜老師提供,以利益正在受苦受難的有緣人]



末學補充說明如下︰遇事不順、財富不如人、身體受病苦等等,切莫怨天尤人,一切皆因自己累世以來的福報不夠所致!當今之計,惟有加緊努力於以行動力來利樂人們廣泛修集福德資糧︰願斷一切惡、願修一切善、願度一切眾生依止於「如來藏」。則「如來藏」不斷地以祂的「本覺」關照您、出生改變您的命運之法。因此命運得以扭轉,這就是修學佛法的可貴之處!



標準圓融   地點︰蘇州 金雞湖

「安忍」有更深的妙義︰也指「證得第八識如來藏而且心得決定,從此住於金剛法的智慧境界中」,也就是證得金剛三昧而入三摩地的人的境界。



2011年9月5日 星期一

普賢行 the vows of Bodhisattva Samantabhadra

只有修習「普賢行」(the vows of Bodhisattva Samantabhadra)的菩薩,才能圓成佛道。然而,三大阿僧祇劫 (asamkya eons)中,於十方世界處處受生(undergoing birth),廣修「普賢行」的菩薩,其實從來不曾外於自己的第八識如來藏(the eighth vijnana Tathagatagarbha)

如來藏出生一切法,無論你無量世中曾經到過哪一個世界,你總是在自己的第八識如來藏所變現的「內相分」(internal image of sense-object) 當中生活著,或修習普賢行。

每一世能知能覺的心,於生、老、病、死、喜、怒、哀、樂中,不停地逛來逛去,全都是在自己的第八識如來藏所變現的「內相分」中領受著,不曾有一剎那在「外相分」(external appearance of sense-object)中生、老、病、死、喜、怒、哀、樂或生活著,或修習普賢行。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五普賢菩薩圓通章》云︰「普賢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已曾與恒沙如來為法王子。十方如來,教其弟子菩薩根者,修普賢行,從我立名。世尊。我用心聞,分別眾生所有知見。若於他方恒沙界外,有一眾生,心中發明普賢行者,我於爾時乘六牙象,分身百千,皆至其處。縱彼障深,未得見我。我與其人暗中摩頂,擁護安慰,令其成就。佛問圓通,我說本因,心聞發明,分別自在,斯為第一。」


                                            
三象石雕   地點︰寒山寺大雄寶殿牆上(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