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0日 星期五

心、意、識 citta, Manas, vijnana

心、意、識」,在阿含時期是指「三世意識」:過去意識為心,未來意識為意,現在意識為識。

然而,弘揚一切種智的唯識經典中說的「心、意、識」:心是第八識如來藏,意是意根末那識,識是指識陰六識或者是單指意識。  

所以將「心、意、識英譯為 citta, Manas, vijnana 乃是根據大乘經所說心、意、識」的意涵。這是很有道理的

鈴木大拙1932年將《楞伽阿跋多羅寶經》(The Lankavatara Sutra)由梵文第一次譯為英文的版本的時候為了幫助大眾理解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 當中有關 心、意、識」 的意涵,特地在 PREFACE 之後的『INTRODUCTION II Psychology 』的段落,先寫了一段導讀介紹甚麼是︰citta, manas, vijnana, manovijnana, and alayavijnana

 [ 敬請參考網站http://lirs.ru/do/lanka_eng/lanka-nondiacritical.htm ]

平實導師 於《真假開悟》一書第395~396頁說明如下敬請參考

大乘經中所說「超心、意、識境界」「離心、意、識境界」,與此阿含部之二乘經中所說「離心、意、識境界」之意義,大有不同之處。至於阿含部之二乘經中所說「離心、意、識」之心意識者,皆是指同一意識心,無關第七、八識。二乘法中所謂之意識心有此三名:「現在名識,過去名心,未來名意。」同是指稱第六意識心體,目的只是開示學人:意識心體之過去、現在、未來,都屬於識蘊所攝,都不應該執著,故勸學人應該捨離心意識境界----離過去、現在、未來一切意識之執著。詳如窺基大師《成唯識論述記》中所說。如是阿含部此經中所說心、意、識者,都是指同一意識心體,與大乘法中所說「心、意、識」為八、七、六識心體者迥異,不可混為一談;否則便將嚴重誤會大乘佛法!乃至而成為嚴重謗法之地獄罪也。


第八識心體若離阿賴耶識之集藏分段生死種子體性已,改名異熟識時,方是二乘無餘涅槃之實際,即是出世識已生,即是緣滅識已生;雖名為生,心體仍是舊體,並非新生,唯是滅除分段生死種子現行之煩惱故,方便說之為生;唯是因阿賴耶識於過去未斷煩惱時不能出生死苦,不能出三界而獨住故,今時能出三界生死苦而方便說之為生,非是第八識心體新生,而是有此解脫功德故方便說之為生也。由是緣故,說阿賴耶識之識性應予滅除,名為「滅阿賴耶識、捨阿賴耶識」;阿賴耶識既名為心,其阿賴耶性亦是三界生死之因緣,故說應「離心、意、識」而離真心阿賴耶識所執藏之意識我見與我執種子,即是離心----離阿賴耶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