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15日 星期三

等引samahita、等至 samapatti 與 等持samadhi

大智度論》云:「一切禪定攝心,皆言三摩提,秦言正心行處,是心從無始世來常曲不端,得此正心行處,心則端直,譬如蛇行常曲,入竹筒中則直。」

「等引、等至與等持」這三個有關禪定的名相,謹根據  平實導師所著《楞伽經詳解第二輯》 P. 287~289的解釋,整理之後,區分如下,敬請讀者酌參:

其實,修行者進入禪定正受之中,仍有微細之習氣在定中運轉。由於習氣種子不滅,所以識不滅;然而由於在三昧境界中運轉的時候,沒有攝受境界的心存在,因不攝受境界,就以為識滅了。

所謂「入禪三昧」就是入定的意思,「三昧」就是正受 [ right sensation (samaya); correct mental attention and dwelling ; mental unity] 。正受有二:等至 samapatti 等持 samadhi ,正受之前為等引位 the state of samahita ,能引禪定正受現前,故名等引。

等引 [samahita; equal induction]
等引位是說修行者以數息隨息、止觀之法,繫心一緣,使意識定於一境,不緣外五塵,亦不於心中生起各種妄念,用功加行而未入定的時候。等引位尚未入禪三昧,等至與等持才是入禪三昧。

等至 [samapatti; equal arrival]
等至位是說修行者依於等引位的功行,漸漸入於定境中,正受三昧境界。等至境界之正受有四種:一為有覺有觀,二為無覺有觀[初禪與二禪之中間定],三為無覺無觀,四者無想定,也就是說此定中仍有末那Manas [root of the conscious mind]安住。

等持 [samadhi; equal holding]
等持位是說修定者已經證得等至之後,熏習純熟,不使定力退失;然後依照他所得到的定力,入於心一境性 single pointedness of mind [samadhi] ,不離開三界九地、五塵三塵等,發起「辦事靜慮」--- 例如五神通等。等持[samadhi] 境界之高低,依修定者所證三界九地定境等至[samapatti] 之高下而有差別,亦依「有漏所得定」而有差別,「無漏所得定」又依聲聞、緣覺、菩薩、佛菩提之差異而有所不同。


正覺講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