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16日 星期三

應生無所住心


依於「如來藏離六塵、離見聞覺知」作為最後的依歸,然後你來生起種種心;這時你把如來藏的運作功德不斷地生起,時時刻刻生起這個如來藏心來運作,這樣才叫作「應生無所住心」。如果時時刻刻生起的心都是住在六塵中、都是不能離開六塵的心,佛法中說叫作「非生無所住心」,因為那個所謂的「無所住心」其實是「有所住心」,向來住在六塵中。

真正離四相 [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的人,無妨意識心仍然存在;是意識心仍然有四相,但是轉依了「無四相的如來藏心」-- 「無四相的金剛心」以後,才能稱為「無有四相」,卻無妨這個金剛心時時刻刻都在運作而生其心。

能夠離這四相的人,就表示他已經證得如來藏;證得如來藏以後,就時時以如來藏生心,時時生起如來藏心不斷去運作,用來利樂眾生;這時候就叫作「生無所住心」,因為不是生意識心,而真是「生無所住心」。

這樣的證悟才是符合《金剛經》宗旨:因為你不斷地在讓祂生心,不斷地將這個心生起,不斷地運作,祂卻對六塵都無所住,這樣就是「生無所住心」。

如果所悟的心、所生的心,常常生起的心是有住的 -- 住在六塵中的,那就不是常住的心,不能說祂是真的「住心」;因為那個心不能常住,每一天至少都會斷滅一次 [睡著無夢時就斷滅了],故為「非住」。
 

參考自: 平實導師著《金剛經宗通》第四輯

原文出自:《金剛經》離相寂滅分第十四

...菩 薩 應 離 一 切 相 , 發 阿 耨 多 羅 三 藐 三 菩 提 心 , 不 應 住 色 生 心 , 不 應 住 聲 香 味 觸 法 生 心 , 應 生 無 所 住 心 。 若 心 有 住 , 則 為 非 住 。 是 故 佛 說 菩 薩 心 , 不 應 住 色 布 施 。 須 菩 提 , 菩 薩 為 利 益 一 切 眾 生 故 , 應 如 是 布 施 。 如 來 說 一 切 諸 相 , 即 是 非 相 , 又 說 一 切 眾 生 , 即 非 眾 生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