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20日 星期日

無覆無記(non-impedimentary and morally neutral) 、有覆無記(impedimentary and morally neutral) 與 有覆有記 (impedimentary and morally either good or evil ) 的區別


現在無記一詞,常被一般人沿用為打坐時,心中不清楚明白的狀態,稱為無記狀態 (just do not remember)。此處所說的無記 (morally neutral),乃指非關善惡性,不會造作未來世生死相續之因者。

因執著善惡性,覆藏住本來清淨之第八識法性;前五識與第六識配合運作,而於五塵境或法塵境中生起貪染,此「有覆有記」也。

而第七識遍能了別五塵上之法塵境,然了別慧極劣,不在善惡上起貪染,故名無記,但隨意識而於六塵中起思量性,故亦有覆。前五識本身是無覆無記性的,但因為一定會隨同意識而運作,所以就通有覆有記性了

有覆 (impedimentary) 的意思,是說這個心體的心性,在未受學正法、或者所學之法偏斜時,都會處於覆障解脫果證的自性下,這就是有覆性。有覆性簡單的解釋,就是心體常有我見、我執、我慢、我愛、貪求五欲……等等,因此而障礙了解脫的修證,遮覆了解脫的光明,所以稱為有覆性。意識與意根都是如此,所以都是有覆性。

有覆性的意識意根中,一個是有記性、一個是無記性:意識會思索、分析、計劃、實行,並且了知實行以後的結果是善、是惡,所以是有記性的心;意根不會思索、分析、計劃、實行,並且不知道實行以後的結果是善、是惡,大多聽從意識思惟的結果而採信之,如果因為習氣而不聽從意識的建議,則是依照熏習來的習氣去作,不是有思惟的作事,所以是無記性。

則上來說,只要是有執著性的心,都是有覆性的心知道善惡的心,都是有記性的心,這樣比較容易理解覆與記的意思。

外,記的意思是說,與來世的果報有關;八識心王所造的事業,會與來世的果報有關的心,就是有記心,不是無記心,這樣您思惟以後可以比較瞭解記與覆的意思了。這是比較淺白而容易理解的說明,希望您得到受用。末那識恆內執我,是說祂把阿賴耶識的功德性都執著為意根自己的功德;阿賴耶識從來不會對此有意見,所以祂是無覆性;祂也不知道所造的一切事業是善、是惡,祂也從來不會起心動念去作善惡事,所以祂也是無記性,所以合稱無覆無記性

【《正覺電子報》第22期〈般若信箱〉】


地點: 台灣 基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