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念住(smṛtyupasthāna),亦稱四念處、四念處觀、身受心法,亦稱內觀。指從「身」體、感「受」、「心」、「法」四個面向,建立持續及穩固的覺知,明瞭其身不淨、苦、無常及無我的本質,斷除所有的貪瞋痴煩惱,從所有的痛苦中解脫出來。
七覺支(sapta bodhyanga),也稱七等覺支、七遍覺支、七菩提分、七菩提分寶、七覺分、七覺意、七覺志、七覺支法、七覺意法,為佛教術語,三十七菩提分法中的一類。
覺,又譯為菩提,是覺悟之意,為智慧解脫的別名。支(āṅga)是「分支」、「部份」、「肢體」之意,八聖道也使用同樣的單字構成。七覺支是指能夠到達佛教所說的覺悟的修行類別及感受。 在契經中,七覺支也被稱為七覺分,七道品法或七菩提分法。
憶念覺支,心中明白,常念於禪定與智慧。
擇法覺支,依智慧能選擇真法,捨棄惡法。
精進覺支,精進勤奮學習正法而不懈怠。
喜悅覺支,得正法而產生的喜悅。
輕安覺支,又作猗覺支,指身心感到輕快安穩。
禪定覺支,進入禪定而心不散亂。
等捨覺支,心無偏頗,不執着而保持平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