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看話頭了,也知道參話頭時應該注意到的一般知見了,接著應該討論參話頭求明心時,應該放在自己心中的重要知見。知道這些重要知見,求明心時才會比較容易一些,否則就沒有機會開悟明心了。在這裡,末學列舉 平實導師已經寫出來的現成重點,以供所有正在參話頭的佛弟子參考。平實導師在《生命實相之辨正》〈略述以定為禪之現象〉中說:【古來多有大知識以證得定境為悟者……反多方非毀真
悟者無所得、無境界之真解脫或無生忍為非悟。以定境之有所得法、有境界法而誹謗正法……以現在學佛弘法之善因而得將來地獄惡報,令人悲憫。……特為此類人概要說明今時人以定為禪之各種層次……若能……
自解前非,亦教他人遠離以定為禪,從頭再參,方可遠離地獄重罪。此生若有悟處,便可永離三惡道,最遲者七次人天往返,亦得究竟解脫,不亦樂乎?
茲略述以定為禪之十種層次於下:
1. 散亂攀緣心:以日常生活中或課誦中能知能觀之心為真心。
2. 以法定心:以數息、念佛、憶佛、觀心、內觀,或其他方法攝心而定住之心為真心。
3. 常寂常照︰以一念不生時常寂常照之靈知心為真心。此境界猶有觀照寂照,不離知也,猶是妄心。此中有十餘種定境變化,皆幻而不實,執即著魔。
4. 遍滿虛空︰於一念不生常寂常照之中,定心擴散,便以出現遍滿虛空境界之心為真心,不離有所得有境界法,仍是妄心。
5. 身心統一、內外統一、時空統一︰在欲界定中捨棄覺知,便入此境界。皆在未到地定中,是定非悟。
6. 初禪善根發︰於未到地定中,忽發起身樂而入初禪,亦是定境非悟。此定有四種不同︰進分、護分、達分、退分。從頭部發起者,十有九人退失此定。
7. 虛空粉碎︰此亦初禪中之定境覺受,不久即失,非是證悟。修定者應捨身樂,續修二禪。
8. 大地平沉︰仍屬初禪定境,已接近二禪前之未到地定。欲界定之末期亦可能出現此定境。若於初禪中證此境界,不久之後發起微細身樂。此樂微細常住,非如善根初發後粗樂之必須提心方有樂觸。
9. 無覺有觀三昧︰捨微細樂觸,續深入定境及除性障。坐中對外境無覺,對心境有觀,此是二禪前之未到地定。
10. 無覺無觀三昧︰精進修習無覺有觀三昧而能長時間安住者,捨觀便入二禪。此定境雖離覺觀,似無所有,仍非證悟般若,不離境界故。
以上乃個人修定之體驗,皆屬禪定有境界法、有所得法,非般若禪、祖師禪,不能發起智慧。若以證得上開一種或多種定境之心而自以為悟者,乃是錯悟,是以定為禪。[摘錄自平實導師,《生命實相之辨正》,佛教正覺同修會(台北市),初版十三刷,2009年6月。頁88~92]
讀者參話頭時,如果能對以上所說的內容詳細閱讀、理解、思惟,然後才開始進入參話頭的階段,開悟明心的希望才會比較大。如果想要更深入理解其他內容,請直接閱讀
平實 導師著的《生命實相之辨正》全書。最重要的是不可落入離念靈知中,近代最常看見的錯悟者,大多是落入離念靈知中。這是與常見外道相同的落處,同樣是意識境界;而且現在還是有許多人繼續堅持離念靈知就是真如,就是如來藏。平實導師根據自己親證的現量及聖教量、比量,說明離念靈知是意識境界,不是禪宗祖師開悟時所證的境界,過了看話頭階段而進入參話頭階段的參禪者,應該遠離意識的境界,不要錯將意識認作真如心。所以
平實導師說:【實際上,離念靈知卻完全不符合 佛說的第八識真心的體性,這是因為:離念靈知的境界與了別境界的五種
心所有法完全相應故。佛所說的第八識真心如來藏,卻是從無始劫以來,一向都不曾與別境的五種心所有法相應。
譬如離念靈知心喜歡長住於定境中,一直都想要住於定境中,這就是別境心所有法的「欲」心所。又譬如離念靈知心住於定境中時,對定中境界能了知,也了知這境界與以往曾經進入的定境相同,這就是別境心所有法的「勝解」心所。又譬如定中的離念靈知心往往忽然想起某件事,所以會打妄想,這就是別境心所有法的「念」心所;又譬如離念靈知心住在初禪定境中時,忽然憶起曾經常常住在此境界中,這也是別境心所有法的「念」心所。又譬如離念靈知心能長時間的制心一處,安住於定境中,這就是別境心所有法的「定」心所。又譬如離念靈知心在二禪等至位中,常常因為忽然生起一個妄念,因此而退回初禪中;乃至在第四禪等至位中,常常因為一個妄念(根本不知這個妄念是什麼意思,只是心中有一念閃過),就已經退回第三禪中,呼吸及脈搏復又生起,這就是別境心所有法的念心所。
又譬如離念靈知心住於定境中時,能了知定中境界,並且不起語言文字而作分別取捨,能離語言文字而觀察分別:應該轉進,或者依當時的定境繼續前進;這就是五種別境心所有法的「慧」心所。離念靈知心既然與了別境界的五種心所有法完全相應,此五種心所有法既是離念靈知心的心所有法,那就已經可以完全證實:離念靈知心即是意識心。】[摘錄自平實導師,《佛教之危機》,佛教正覺同修會(台北市),三版六刷,2009年9月。頁114、115]
中國禪宗的禪,開悟時是證得般若智慧,擁有實相般若,所以禪宗的禪是般若,不是禪定,這也是學禪的人應該注意的 正知見。平實導師曾開示說:【般若禪與禪定之修法不同,應有揀擇:近代常有人學已故月溪法師所教之法參禪,教人向心中黑暗深坑直看,認為看到最後突然嘩的一聲,就會打破無明,就會看見佛性。殊不知打破無明看見佛性須用參禪的方法。禪是般若智慧,不是修定,不應使用此種修定的方法向心中直看,因為能看的心與所看的境都不離意識境界。以此修定之法修行,不論修得如何深入,都不離意識境界,
即使能修得四禪八定,依舊不離意識境界。欲會末那識猶不可得,何況覓得本心阿賴耶識?[摘錄自平實導師,《生命實相之辨正》,佛教正覺同修會(台北市),初版十三刷,2009 年6月。頁37]
參禪時別理會妄想、妄念,只管以話頭參究,能夠如實參話頭,只要護持了義正法的福德因緣足夠,慧力經由正知見的熏習以後也成就了,當開悟的時節因緣到來時,就只是一念相應,自然會找到自己的如來藏,可以現前觀察如來藏心的真如法性,就是真正的開悟者。從此以後,不論誰在亂說法,誰是真悟的大善知識,讀者自己就能判斷出來,不必末學再多講什麼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