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22日 星期四

定力為什麼很重要?


沒有定力或者不能心得決定的人,不論做什麼事情都無法成功,大多是有頭無尾、半途而廢,不能成功;在世間法中如此,修學二乘菩提以及大乘菩提時也都是如此。假使沒有適合的定力,修學大乘菩提也是不會成功的,所以經中 世尊說: 無礙清淨慧,皆依禪定生。」禪與定的定義有些不同,禪是靜慮,就是安靜而不受打擾,專心一意思慮某些法義。譬如參禪就是靜慮,不是修定求離念,不是求進入勝妙的定境中;又如思考佛法的內涵,同樣是靜慮而不是修定。四禪八定的境界就純粹是定境而不是靜慮了,因為都是要住在離念的定境中,沒有靜慮的思惟作用;只在進入四禪八定的定境前,才會有對於如何進入定境的靜慮思惟作用,但還是沒有參究般若實相的靜慮作用。

在修學三乘菩提時,一定要有定力而不是要有定境;因為是在三乘菩提妙法之中思慮抉擇,而不是意識離念無念的一念不生境界;並且,還得要有動中的定力,才能派得上用場;這時所說的定力,是說隨時隨地都與定相應,能夠隨時隨地住在一心的狀態,專精思慮如來藏的所在,或者專精思慮佛性的內涵,或者正式參究佛性內涵之前先制心不動而增長看話頭的定力;這些不同的修學法門與內容,都是不許隨著定力而進入定境的。有的人因修得定力以後,有時會進入定境中,就會很喜歡定境,定力就不太容易快速增長了;那麼在思慮二乘菩提 時,或者參究如來藏時,或者增進看話頭功夫時,或者參究佛性內涵時,都會失去思惟觀察的能力,就無法獲得成功了。

在正覺同修會中,所修學的無相念佛、看話頭、參話頭、參公案,同樣都不能夠離開定力,一定要有定力才有可能成功,有了定力才有可能實證三乘菩提。經中告訴我們,沒有障礙的解脫清淨智慧,全部都要依賴禪與定,才有可能出生。所以這裡的禪、定,指的是靜慮以及定力,而不是定境。由此可知,定力在修學佛法時的重要性了。因為這個緣故,正覺同修會很強調定力的修學與鍛鍊。定境其實是因為定力練成了,然 後以定力而進入等至位中,覺知心中不起語言文字及種種思慮,這就是定境。這是一念不生而不動心的境界,在佛法的實修之中,並不能依這個定境而生起安靜思慮的作用,因此不能發起下智、中智、上智。定力則是修得能進入定境的功夫時,並不進入等至位的定境中,而以制心一處、專精不亂的定力功能來看話頭,或者來思慮三乘菩提

定境在三乘菩提的見道位,特別是指三賢位中的修學,一般而言是沒有什麼用處的,因為三賢位中的修學主要還是以靜慮為主,不必進入定境中。如果有人不信,老是住在等至位(定境)中一念不生,如何能思慮二乘菩提呢?又如何能夠參禪明心開悟呢?又如何能夠在動態中鍛鍊看話頭功夫而眼佛性呢?所以靜坐中修得的定境,在動態的參禪過程中,沒有多大用處;得要動中修得一念相續的功夫,才有能力不受外境影響而參禪;因此應該明瞭定力在修學三乘菩提上的重要性,不要貪求定境。如此深入思惟與觀察,並且實修而得到動中的定力以後,才能參禪而明心開悟。 

《正覺電子報》第82 pp. 67-6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