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26日 星期一

動中定的修學


以下是現代鍛鍊看話頭功夫的方便法門介紹。

想要練成禪門看話頭的功夫,得要先修學無相念佛的功夫,否則很難一時之間就練成看話頭的功夫。如果能先把無相念佛的功夫練成了,並且修練得很穩固以後,要轉成看話頭的功夫就容易了。只要會看話頭了,若已經熏習第八識如來藏的正知正見,也懂得如何參禪了,以後就比較容易開悟;至於開悟的時節因緣,若沒有真善知識的指引,會比較困難而且時間也會拖得很久;但只要持之以恆,參究久了還是有機會的。

萬一此世沒有機會開悟,有了這個功夫,未來世還是會很容易再練成看話頭及參話頭的功夫,未來世也會比其他人更有機會開悟明心的。所以此世先從無相念佛的功夫學起,一定功不唐捐。

接著先說明無相念佛功夫修學要領:修學無相念佛功夫之前,一定要先將無相的念佛淨念弄清楚,才有可能深入練習而成功。如果沒有把無相念佛之淨念弄清楚,每天努力無相拜佛,乃至一念不生,也是不能成就無相念佛功夫,何況能夠轉變為看話頭的功夫?原因是,無相念佛的功夫是淨念相繼,是有一個清淨的、沒有語言文字的想佛的念頭存在;是以這種清淨的憶佛之念,在長時間禮佛的過程中持續不斷,才能練成無相念佛的功夫。這種從禮佛的過程中修練成功的無相念佛,可以使人在平常行住坐臥之時,都保持著離開語言相的念佛淨念,稱為「淨念相繼」。這是在動態之中時時都如此,不會失去念佛的淨念;功夫練得很好的人,甚至於跟別人說話時,無相念佛的淨念還是繼續存在,不會失去,這就是動態中修成的 定力,不會進入定境中。

一念不生時則是定境,而不是以清淨念來保持一念相續的定力,如果以這種一念不生的境界每天很努力拜佛,拜到後來,即使拜斷了自己的腰、拜斷了自己的腿,還是無法練成無相念佛的功夫。因此,想要以一念不生的功夫轉成看話頭的功夫,當然也是沒有希望的。如果有人指導,或者自己先依照 平實導師在《無相念佛》書中的說明,詳細閱讀及理解,如實弄清楚無相念佛時離言語文字形像的清淨念,一旦找到了這個無相念佛的淨念,那麼接下來鍛鍊功夫就不會有問題了,以後只需要按部就班一步又一步去練習,時間久了自然就能鍛鍊成無相念佛的功夫,以後功夫純熟了就能再進一步轉為看話頭的功夫了。

平實導師私底下常常對初學者強調說: 修學無相念佛功夫時,如果不知道無相念佛時的念是什麼念,落入無念之中成為一念不生時,再怎麼禮佛作功夫,都無法成就無相念佛的功夫,也就無法進一步轉成看話頭的功夫,又如何能運用思惟觀而離開語言文字來參禪呢?

修學定力之修行人,不論是持名念佛、持咒或者修觀行者,花費一生的時間修學,卻仍然無法解脫生死,往生極樂淨土,其最根本原因在於修習定力不得要領,定力不具足所致;若能具備定力,都攝六根、一心不亂、淨念相繼,臨命終時,心不顛倒,則往生西方極樂淨土一 定有把握。

如何修得動中定力?最直接有效之方法,是修學〈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無相念佛法門;此法門以想念 之念、憶念之念來念佛,非是嘴說口唸,而是以憶佛之念來念佛,離開語言、文字、形像、影像來憶佛,純粹 用「憶」的方式修學動中定力。

平實導師說在楞嚴會上,大勢至菩薩奉世尊之意旨,敘述念佛圓通法門時說:

「我憶往昔恆河沙劫,有佛出世,名無量光。十二如來, 相繼一劫。其最後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 譬如有人,一專為憶,一人專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 或見非見。二人相憶,二憶念深,如是乃至從生至生, 同為形影,不相乖異。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若子逃逝,雖憶何為?子若憶母,如母憶時,母子歷生、 不相違遠。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如染香人,身有香氣;此則名曰香光莊嚴(the adornment of fragrant light)。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無生忍;今於此界、攝念佛人歸於淨土。佛問圓通,我無選擇;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入三摩地,斯為第一。」 (無相念佛p. 30, 33)

大勢至菩薩從過去恆河沙數劫以來,超日月光佛教祂念佛三昧,雖然是最後身菩薩即將成佛,仍以此法門自修及度眾生,以想念之念來憶念佛,以憶念佛之心制心一處,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之境地而入三摩地,深入楞嚴大定而證入無生法忍。

此念佛圓通章皆用「憶」與「念」,不說「執持名號」, 亦不持名念佛,而是由定入之淨土法門,不是持名念佛之淨土法門。經文:「以念佛心,入無生忍。」直 接以念佛之心,制心一處,到都攝六根、淨念相繼, 深入楞嚴大定而證入無生法忍,此境界不是持名念佛所能達到。(無相念佛pp. 33-34) 
由這個念佛法門來鍛鍊成動中的念佛功夫,也就是無相念佛功夫的成就,是最快速而且容易的,因為 平實導師有一套自行練成的方便法門教導大家,因此末學呼籲大家從這個無相念佛法門入手,一定可以修成動中定;有了動態中的定力,對於將來開悟明心及眼見佛性都會有幫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