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15日 星期六

為什麼要鍛鍊定力?


…… 這裡只談見性與定力 (the degree of meditative concentration) 的關聯性、必要性。修學佛菩提道的人,想要眼見佛性(seeing the Buddha-nature with the physical eye) 的話,一定要先開悟明心;如果真的想要開悟而求明心,想要進入大乘別教的真見道位 (path of insight of reality [tattva-darśana-mārga])中,進而求證眼見佛性的境界,必須心細,才能開悟而證得第八識如來藏;因為如來藏運行時的法相很微細,不是那些粗心大意的人所能明白、所能實證的緣故 善知識為了想要幫助修學佛法(不是幫助修學羅漢法)的人,可以開悟見道明心的緣故,必須先教導大家精勤修鍊基本定力:不論是在靜態或動態中,都可以時時住於一心不亂或者淨念相繼的境界中,而不會妨礙世間生存或生活中的種種行為。能夠具備這種動中功夫的人,縱使他在這一生中都沒有證悟的因緣,沒辦法開悟見道,至少也會因為這種動靜之中都能一心不亂或淨念相繼的功夫,而獲得很大的受用,乃至自知有能力上品往生諸佛國淨土。

如果是想要求證《大般涅槃經》中 佛陀說的眼見佛性境界,就必須再進一步轉為看話頭的功夫;所謂看話頭,是能在話的前頭就看住,了了清楚那一句話的意思,可是卻不會在心中出現那一句話。如果心中已經出現某一句話了,才住於那一句話的意思之中,就已經落入話尾了。那是在心中唸出一句話以後才住在那一句話的意思中,因此說他已經落入話尾了。而且,想要眼見佛性的人,必須在動態中修成這種定力,不應該在靜態、靜坐中修成這種定力;否則縱使有一天因為福德具備、慧力具備而參出佛性的內容時,就只能在靜坐很久以後才能眼見佛性;只要一下座走動,幾分鐘以後定力開始散失了,就開始看不見佛性了。那麼,如果完全沒有這種看話頭的功夫,連靜中的看話頭功夫都沒有,那麼他一定不可能眼見佛性,不論是在動中或靜中都一樣。

而且,從求實證上面來說,已經眼見佛性的菩薩們,如果因為眼見佛性了就開始放逸,不能繼續每天禮佛保持定力,也不能每天靜坐保持定力,當他的定力失去時,就看不見佛性了,一定會失去原來眼見佛性的境界。唯一的補救辦法,就是 每天繼續努力靜坐;或者每天以無相念佛的功夫繼續禮佛半小時,專作無相念佛的功夫;等到回復定力的時候,才能再度眼見佛性分明。所以,真正的善知識,一定要教導學人們修學定力,不是進入定境中享受定境。而定力的教導,還是應該以動中功夫最重要;因為動中修來的功夫,在行住坐臥之中,不論如何繁忙的狀況下,都同樣可以清楚看見佛性;若是靜坐中修學來的看話頭定力,下座走動去看佛性時,定力就會散失而漸漸看不見佛性;必須回座繼續修定而使心定下來以後,才能再看見佛性;所以 平實導師常說:靜中修得的看話頭功夫,見性的品質都不佳。因此,善知識教導大眾修學看話頭的定力時,應該以動態定力的內涵來教導,不應該以靜中定力來教導。動中定力的教導,「首楞嚴定」是最好的方法;無相念佛正是首楞嚴定的方法,也最適合現代社會生活環境的學佛人。


(正覺電子報80 PP. 72-74)

泉州: 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